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备了皇后仪仗 (第1/2页)
第36章 备了皇后仪仗 倘若被选了去,便埋没深宫,永远不能再和父母见面,竟与死了一般,至于得中皇帝之意,为妃为后,虽不一定,但是这种希望,这种际遇,乃是一千个绣女之中,难得有一个的。古人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即使中了上意,做了妃嫔。 那天颜的喜怒,是不可测的,设或得罪了皇帝,非但女儿的性命,不得活在世上,就是家门也恐不得保全。 那些百姓,存了这个心,所以情愿女儿嫁个贫贱的人家,度那安稳的日子,不愿意女儿进宫,希望那不可必得的富贵。 因此听到了挨户搜查的消息,便慌乱异常,不问好歹,把女儿去挨送于人,这也是父母爱女儿的心,人人所同的,所以表明一番。闲话休赘,单说那些地方官,派着公差,由地保带领着,各处搜查。 那有女儿的人家,虽然把女儿纷纷的送到人家去成婚,究竟不能送尽了一个不剩的,况且官府得这个消息,早出有示谕,限定在点绣女的期内,官民人家,一律不许结婚,倘不遵依,便是有意隐匿绣女,违逆圣旨,男女两家,合门处斩。 这一来那些有女儿的人,便是要送给人家,也没人敢收纳,只得听那内监和地方官上了名册,不敢违拗。选了一月有余,在四属州县,选到了三千名绣女,却把来细细的挑选了几日,只挑出三十名最美丽的,作为上等。 挑得姿首略次一些的,一百七十名,作为中等。其余二千八百名,又剔去了二百名有暗疾的,吩咐退还母家,只剩二千六百名,作为下等。当时分定了等次,便由总管内监,奏知太祖,各属所选的绣女,已经来至汴京,请旨定夺。 太祖闻奏,心下大悦!即命内监先把名册呈进,总管奉旨,便把三本名册呈上。太祖取过一册,只见那名册分着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册上,只有三十人,遂传旨先把上等的三十名,传令进见。一声旨下,那三十名绣女,已由内监引到御阶,花枝招展的拜伏在地,齐吐莺声,三呼万岁。 太祖听了这般娇嫩的声音,已经心花大开,不胜喜悦!亟命那第一个绣女抬起头来,那个女子得了旨意,怎敢有违? 便含羞带愧的,秉正了身躯,将头仰起。太祖见她生得果然美丽,遂问她:“你叫什么名字?父亲做甚事情?何处人氏?可一一奏明。”众绣女的姓名年岁和籍贯履历。 本来载明在册上,太祖明明知道为何要问她呢?因为看她长得容貌出众,心内着实爱她,只听她奏对的言词,是否清朗,乃是故意问的,那女子听了,早不慌不忙的奏道:“臣妆宋淑贞,河南洛阳县人,父亲宋偓。 在周世宗时,任左卫上将军,现蒙陛下洪恩,任为华州节度。母亲为汉永宁公主,周太祖时,曾蒙恩赐以冠帔。 臣妾今年十七岁,值陛下旨意,点选绣女,官民人家,一概不许隐匿,臣妾之母,不敢违旨,所以报名应选。兹承天语垂询,不敢不以上闻,望陛下赦臣妾不敬之罪!”说罢,重又俯伏在地。太祖见她奏对从容,语言清朗,更加喜欢! 便道:“卿原来是宋偓之女,自幼生长诗礼之家,母亲又是汉室公主,怪不得如此大方了。”宋淑贞谢恩道:“臣妾蒲柳之质,仰荷陛下天语褒奖,何以克当。”太祖即召两名内监道:“汝二人可引宋淑贞往长春宫,改换内家装束,侍候驾临。” 两名内监,领了旨意,宋淑贞又谢过恩,方随着两名内监,坐乘宫车,往长春宫去了。太祖又命那二名绣女,抬起头来,那女子领旨,秉正仰首,太祖御目细看,见她相貌和宋淑贞长得相仿,只略略丰厚一些,心下也很欢悦! 又问她姓甚名谁?何方人氏?父母何人?多少年纪?那女子答道:“民女方翠娥,河南归德府人氏,父亲方?咸,是个文士。母亲陆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