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一家团聚 (第1/2页)
第35章 一家团聚 北方属水,色尚黑,立黑旗十二面。护坛兵将,皆用黑盔黑甲。中央属土,色尚黄,立黄旗十二面。护坛兵将,皆用黄盔黄甲。中层坛上,按照八卦方位,树立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大旗八面。 又按着卦象,变化八八六十四卦,树立旗帜六十四面,坛中设着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雷雨风云,三山五岳,四海八方之神位。最高的一层坛上,北方列着七旗,是为北斗。 南方立着六旗,是为南斗。四周为二十八宿,列旗二十八面。顶上按照天干之数,列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旗十面。 顶下则按照地支之数,列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旗十二面。坛中设立三皇座,五帝座,以及轩辕、尧、舜、禹、汤、文、武,历代皇帝之座。坛之左右,有奏乐亭,舞佾亭。 到了吉时,奏过了一遍大乐,然后继以熙和之曲,文德之舞,那大乐的前面,立定和声郎四人。 在那里指挥着,所以音节起落,格调和谐,绝无错误,在这音乐声中,早有文武百官排班前导,来到坛下,文东武西,分列两旁,肃静无声。 随后便是石守信、王审琦两员亲信将士,顶盔贯甲,腰弓佩剑,左右夹侍着那位太平天子,从容不迫的来至坛上。由翰林承旨陶縠,袖出禅位诏书,递与兵部侍郎窦仪,双手捧定,朗声诵读,宣徽使引匡胤北面听宣。 其诏书道:天生烝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揆一也。惟予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攸归。 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尉赵匡胤,禀天纵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讨,厥绩隆焉! 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讼狱,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于戏钦哉!畏天之命!宣诏日毕,即便退下,入更衣室,改换天子衣服。戴冲天冠,服衮龙袍,朱履赤鸟,由内侍簇拥扶液,再登坛上,南面而立。枢密使范质,进镇圭,右仆射王溥,捧玉册。 太师符彦卿,导引匡胤,行祭天礼,坛下奏大乐。行祭地礼,奏太平之乐。又行祭历代帝皇及祖宗之礼,奏社稷之乐。礼成。 鬯薄车驾,早已预备,文武百僚,恭请匡胤升坐銮舆,回朝受驾。遂有黄衣内侍二十四名,扶液匡胤升了御辇,细乐迭奏,声韵悠扬,排起銮驾,从受禅坛还朝。 但见前面列着肃道旗十二对,骏马二十四匹,甲士三十六人,虎豹两只前导,驯象六乘,分列左右。另有甲士十六人,分掌其职。随后又是虎豹旗、象旗,各四面。日旗、月旗,各两面。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元武,旗帜各一对。 天马、天禄、白泽、云、雷、风、雨、江、淮、河、汉旗各一面。金、木、水、火、土五星旗,二十八宿旗,熊罴旗、鸾旗、五岳旗,左右飘扬,光彩耀眼。 另有金盔金甲的卫士五人,一人掌大纛,四人执剑,持弓弩,拥护着龙旌凤节,流苏玉辂而行。其后便是日月扇,青伞、华伞、珠伞、黄罗伞、黄罗宝盖、华盖、曲柄黄伞,大红宝伞。 接着又是龙凤金扇,日月流苏,金爪、卧爪、立爪、羽葆幢盖、信幡、日月幡、金氅,共一十八种,接着又是黄衣卫土、红衣卫士、白衣卫士、青衣卫士、黑衣卫士、彩衣卫士、金衣卫士,各十六人。 又有黄罗宝盖四、金水盆一、金踏脚一、金交椅一、金水罐、金唾壶盂各一。左拂子、右拂子、金香炉、金香盒各一对,由黄衣校尉,分执而行。又是锦衣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