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闱史_第37章自然婉转娇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自然婉转娇羞 (第1/2页)

    第37章 自然婉转娇羞

    王审琦持旌,备了半副仪仗,迎接惠妃。又命司天监择定入宫的吉期,前往迎接。范质等四位大臣,奉了旨意,到了吉期,将仪仗排刘,一路竹箫喜笛,丝竹管弦,前往迎接太后,皇后和惠妃。

    一路之上,早有地方官,知道太后、皇后一同入宫,早就预先打扫街道,沿着路旁,挂灯结彩,搭盖了五色棚帐,凡是凤辇经过的所在,都铺了黄泥。汴京的百姓见了这般情形,也都在门前摆了香案,迎接鸾驾。

    未知太后入宫典礼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话说自从太祖传旨,命王溥、魏仁甫为迎鸾正副使,恭迎太后。高怀德持金节,迎接皇后。

    王审琦持银旌,迎接惠妃以后,那地方官得了消息,早已打扫街道,高搭彩栅,悬挂灯彩,凡太后凤辇经过的地方,都筑起了黄土道。百姓人家,也要家家排着香案,恭迎太后、皇后的凤驾。

    诸事料理齐全,等吉日一到,就要迎接太后入宫了,那太祖又传旨,文武百官,一齐赴朕旧邸,恭迎太后。百官遵旨,待至吉日。

    王浦、魏仁甫备起太后的全副鸾驾。高怀德持着金节,备起皇后的仪仗。王审琦持着银旌,备起惠妃的仪仗,前往旧邸迎接。

    文武百官,追随仪仗之后,都是步行。到了旧邸,早有承宣官,启奏太后道:“迎鸾正副使,王溥、魏仁甫、高怀德、王审琦,偕同文武臣僚,朝见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惠妃娘娘。”

    杜太后闻奏,喜道:“吾儿素有大志,今日果然成功也!”遂传懿旨道:“迎鸾正副使和文武臣僚,均免朝参,侍候启驾。”

    文武官员,奉了旨意,便排着班,在门前侍候。王溥、魏仁甫、高怀德、王审琦四人,恭请凤驾启行。文武百官,一齐俯伏道上,呼着万岁。

    承宣官传旨平身,文武官纷纷录身,都是徒步而行,列遂在前引导。把太后的仪仗,一对一对,排列而行,却与天子的鸾驾一般,凤辇之前,多了二十四名武装宫女,又有彩衣宫女十二人,提着红纱灯三对,金炉三对,在太后凤辇左右。

    天子的仪仗,前回书中,已经表过,此时不必再提了。太后穿着黄龙袍,黄缎龙凤裙,头戴金凤冠,端端正正坐在凤辇里面,三十六名黄衣宫监,抬着向前而行。

    太后过去,接连着便是皇后的仪仗,前导黄麾两对,大戟一对,五色绣幡三对,长戈一对,绣旙三对,雉尾扇两对,红花团扇两对,曲盖、紫方伞各两对,由红衣甲士掮定前行。甲士之后,便是两匹高头骏马,左是高怀德,捧着迎皇后的金节。

    右是王审琦,持定迎惠妃的银旌,马后是校尉六十四人,金吾杖、立爪、卧爪、镫仗、骨朵、仪刀、钺斧,都一对一对的分列左右,寂静无声,往前进行。

    随后又有金响节十二,绵花盖四,十六个侍卫,戴着阔边珠凉帽,红衣,黄缎腰带,碧油靴,跨着白马,手持豹尾枪,成对而行。

    侍卫后面,便是内侍十二四人,宫女二十四人,手中都执着金交椅、金踏脚、多水盆、金唾盂、金唾壶、金香盒、金脂盒列队过去,最后是武装宫女十二人,都是短衣窄袖,各执金斧、银钺、黄盖、青伞等类。锦衣宫女十二人,提着红纱灯三对,金炉三对,在凤辇左右。

    皇后穿着日月龙凤金绣袄,山河社稷地理裙,头戴八宝镶珠金凤冠,堂皇富丽,端坐辇中,真像个一国的国母模样。皇后的凤辇过后。

    就是惠妃的仪仗,也列着引幡、清道旗、黄盖、青伞、金瓜、月斧等类,却比皇后的减少一半,所以说半副仪仗。惠妃也戴着珠凤冠,穿了金绣云霞帔,绯红盘金锦绣裙,却生得柳眉凤目,杏脸桃腮,十分美丽,坐在凤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