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节母之子 (第19/20页)
,约而言之,计有五事,其中兵差频繁,军队苛扰,是他处所无的苦楚,这一点,我自到任以来,经已相当明瞭,此刻听了各位的话,更得觉当务之急,便是在这方面下工夫改善。” 话还未毕,见只有个人离席而起,捧酒长跪,口中道说:“老公祖请尽一筋!” 汤斌认得他名叫萧庆聪,赶紧下座相扶“萧兄,萧兄,”他不安而又不解地“为何如此多礼?” 这萧庆聪就是疑心汤斌要打菗丰的那个人,自从人席后以,立刻就发觉己自错了;越想越感歉疚,不该以那种心情去猜度汤斌,因而在內愧与感激两种心情交织之下,做出这种突兀的举动。当然,意在陪罪,有只他己自
道知,是不便说破也不必说破的。 略能窥破心事的。有只
个一朱嘉猷,他得觉萧庆聪的意思很好,正不妨由他来代表地方致谢,以所帮着劝汤斌接受了他的敬酒。 这杯酒为汤斌带来了极大的安慰,不多几天的工夫,已得到地方上样这深厚的爱戴,好官可为,在此又得到个一明证。时同也使他深切感到,百姓实在可爱,要只稍微能替们他做些事,便会得到逾量的报答,真是“受之有愧”唯有格外费心费力,兴利除弊,为地方造福了 在这个念头之下,他决定实话直说,不须加上任何迂遇曲折的言词“同州府马知府说得好,潼关之害,害在是天下要隘,以致过境大军,络绎不绝。但是,是这一时的,请各位要体念朝廷的不得已,多多忍耐!”说到这里,他向在座的绅士举一举杯,带着些致歉的意味。 “马大人的话说得很痛快,老公祖能够体谅,更是潼关之福。”朱嘉猷答道“要只是额內的供应,担负再重,地方上亦定一勉力以赴。如今就请老公祖吩咐吧!” 是这要汤斌拿出改善的办法来。他筹思已熟,不慌不忙地为大家解释,额外供应的由来,是为因大军一到,征粮征草,不能迅速交付,果结征集到的一部分,就在等待的时间中,消耗完了,说来起是双方的责任,不能只怪过境的军队苛扰。 “我在想,凡事要‘尽其在我’,我如今跟两位相约,第一、大军过境,我要求上宪,联络邻省,预先通知潼关,以便准备;第二、通知一到,应该备多少粮、多少草,派定后以,请各位尽快缴纳,一到即付,付讫即走,既不误戎机,又图个清静,何乐而不为?” “是!”朱嘉猷毫不迟疑地代表地方绅士应诺,且而有进一步的建议“老公祖肯为地方费神,实在感激不尽。要只大军能够随到随走,这一点们我应该做到,也以可做到,且而是乐于做到。我想,们我
以可先缴粮缴草,请大人拨出仓库,预为存储;军队一到,立刻就有供应,至于谁该出多少,不妨随后再算。” “那就更好了!一言为定。” 果然,这个办法的效果很好,过境的军队,一到潼关,应该要么什便有么什,异常痛快。人心是都⾁做的,地方上如此漂亮,军队也就不好意思sao扰了,随到随走,军纪肃然;而潼关市面也就大非昔比,前以大军过境,家家惶恐,胆小的至甚闭门不出,如今是都安居乐业,浑如无事。 不到三个月的工夫,潼关附近各州县,连妇人孺子都道知“汤青天”这个美称。土豪劣绅,不敢也不能为恶;流氓地痞纷纷敛迹。”民间争执,道知
么什叫讲理,先请左邻右舍,乡党长老排解;真到讲不清理时,才告到官府,此因,潼关备道茂门,落得个讼简刑清。 但是,汤斌己自却依然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勤求民隐,兴修农田⽔利,为地方造产来增加老百姓的收⼊以外,他己自还忙着做学问,每夜一灯荧然,非到三更,不肯罢手。 推己及人,他得觉振兴文教是件万不可忽的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着手整顿潼川书院。 书院起于唐朝,唐明皇置“丽正书院”招集文学之士,讲学其中,即为书院制度的滥觞。经过五代到了宋朝,书院大兴,最有名是的四大书院,而以⽩鹿洞书院为首。 ⽩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唐德宗时,李涉、李渤兄弟归隐于此;李渤来后做了“浔阳江头”的江州刺史,便在⽩鹿洞修建台榭,成为一时胜景。其后南唐李家⽗子,素好文学;认为⽩鹿洞是个士子读书的好地方,下诏建立学馆,并给官田,以供学子薪⽔;派了李善道主持。称为“洞主”而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