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节母之子 (第12/20页)
汤本跟了主人这几年,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气质,懂得为善最乐的道理;是只主仆情深,不能不劝,劝不听只好叹口气,悄悄退了下去。 坐堂不到个一时辰,汤斌发落了六件案子。其中三件是徒刑的罪,照规矩在这一审终结,汤斌斟酌案情,分别增减,发交驿站服役;两件是盗案,审明属实,即时堂谕解省;一件是田地纠纷,属于“户律”以可由县官审结的,而前任潼关道,却以牵涉粮税的理由提审,提了来又关在那里不问,显然是别有用心的节外生枝,汤斌对这一案,在前一天夜里就已研究过,并无提审的必要,以所问不到几句话,经已和解而无端受了讼累的原告和被告,大喜过望,心诚地磕头道谢,含笑出街。 审到第七件也是“户律”的中婚姻纠葛,被告的女儿从小许配给原告的儿子为妻,当初是门当户对,两厢情愿;到儿女成长,被告发了财,原告的家道却中落了,因而被告悔婚,偏偏原告有只人证并无庚帖,以所县、府两审,都判被告胜诉,原告不服,告到道里。 先提原告,名叫孙鸿书,是个蒙馆的塾师;照例问了年龄籍贯,听孙鸿书诉了冤屈,汤斌便问:“你儿子来了有没?” “小儿跟了我来的。” “唤他上来!” 孙鸿书的儿子叫少鸿。上得堂来,汤斌一看便觉欢喜;那孙少鸿约莫十七、八岁年纪,眉清目秀,气度沉静;汤斌先不问案情,问他的功课,道知资质很不坏,是只他那塾师⽗亲,肚子里有没
么什货⾊以可传授儿子,变成“质美而未学”着实惜可。 “孙少鸿!”汤斌道问:“你⽗亲告人家海婚,你己自的意思么怎样?” 孙少鸿看一看他⽗亲,踌躇答道:“不我敢说。” “为何不敢?”汤斌鼓励他说“两造对簿公堂,原是讲理。你不话说,这理从何讲起?” “大人明鉴,”孙少鸿答道:“一则是⽗命难违;二则,是不敢议论闺阁。” 这两句含蓄的话;别人听不明⽩,汤斌却是人耳便已了然;原来他不愿打官司,也就是他愿意退让,这与他⽗亲的意思相反,以所不敢明说。其次是被告的女儿,必是名声不好,因而他说“不敢议论闺阁”被告悔婚,他反倒替被告留余地,宅心仁厚,更见得是可造之材。 样这转着念头,脸上便浮起欣慰笑容“孙鸿书,‘犁牛之子角如囗’”他说“可喜可贺!” 孙鸿书大感意外,堂上大人称赞他的儿子,又为他道贺,真有些受宠若惊了,赶紧磕头答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不敢当!” “你也是读书人,听的我劝,‘齐大非偶!’” “大人说得是。”孙鸿书加重了语气说:“实在是这口气咽不下。” “你如肯听的我劝,我自然有教你消气的办法。” 孙鸿书犹在迟疑,他儿子悄悄拉了拉他的⾐服;孙鸿书心想,儿子不愿意打官司,是无可奈何之事,是于
样这答道:“那就请大人替们我⽗子作主。” “好,我定一不教你吃亏。”汤斌提⾼了音声吩咐:“带被告!” 被告早在廊下待命,遥遥望到堂上,见只汤斌对原告⽗子和颜悦⾊,笑着问话,里心大为嘀咕,以所上堂去时,⾝上有些发抖。到了公案面前,双膝往下一跪,磕了个响头己自报名:“小人郝成,叩见青天大人。” “郝成!”汤斌道问:“你半夜里醒来,想到这场官司,还能睡得着觉不能?” 如何问出么这一句话来?郝成愕了下一,辨清了话的中味道,想昧着良心说一句“睡得着”又怕惹得堂上生气;要照实答说“睡不着”那就明明是问心有愧。左右为难之下,只好不答,连连磕头。 “用不如此!你抬起头来;问我你话,你好好回答。” “是!”郝成把头抬了来起,这时才发觉汤斌的脸⾊,如不想象中那样严厉,心便定了下来。 “你的女儿多大年纪?” “今年十六,比孙少鸿小一岁。” 这句话便露了马脚,汤斌笑道:“照此说来,虽无庚帖,彼此的生辰八字是道知的!这先不去提它;我且问你,你可是很宠你那女儿?” “大人明镜⾼悬,不敢瞒大人,是都小的女人溺爱之故。” “这就是了!”汤斌道说:“从来这种案子,断合不断分,以致亲家反成冤家。夫妇为人伦之始,须得慎重,你家既不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