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臣即在门下 (第2/2页)
好不顾朝廷,要顾自己了。” 大众听了,一则以为不愿远去,应有怨言。二则若去奏知朝廷,朝廷必定另行派人,谁肯代他前去。因此之故,大家向他敷衍几句,让他悻悻地去了。中行说到了匈奴,所谓阉人善谀,不知怎么鬼鬼祟祟的一来,老上单于果被他拍上马屁,居然言听计从起来。 后来中行说倒也言而有信,不忘去国时候之言,所行所为,没有一桩不是于汉室有损,于匈奴有益的事情。文帝知道其事,专使前去训斥。 谁知反被中行说对了使臣,大发一顿牢sao,并说且把汉廷送去礼物,细细查看,若是真的尽善尽美,便算尽职。不然,一待秋高马肥,便遣铁骑踏破汉室山河,莫要怪他不顾旧主。 当下汉使听了,只气得双眼翻白,不过奈他不得,只好忍气吞声地携了复书,回报文帝。文帝听了,始侮不应派中行说去的,但是事已至此,除了注意边防之外,尚有何事可为呢,于是连日与丞相御史悉心等议,仍是苦无良策,空忙几天。 事为梁王太傅贾谊所闻,又上了一道对付匈奴,三表五饵的秘计。文帝国他过事夸张,不愿采用。复因匈奴仅不过小小扰边,掠了牲畜即退,对于国家,尚不致大伤元气,便也得过且过,因循下去。 光阴如驶,转眼已是文帝十一年了。梁王刘揖因事入朝,途中驰马太骤,偶一不留心,竟一个倒栽葱摔下马来。侍从官吏,慌忙上去相救,已经气绝。文帝痛他爱子跌毙,又把诸人,统统斩首。 贾谊既是梁王太傅,一面自请处分,一面请为梁王立后。并说淮阳地小,不足立国。不若并入淮南,以淮阳水边的二三列城分与梁国,使梁国与淮南,均能自固。文帝依奏,即徙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刘武与刘揖为异母兄弟,刘揖既无子嗣,因将刘武调徙至梁,使刘武之子,过继刘揖为嗣。旋又徙太原王刘参为代王,并有太原。 没有几时,贾谊因为梁王已死,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呕血而殁,年才三十有三。贾谊本来不为文帝重视,他的病死,自然不在文帝心上。 那时最重要的国事,仍是匈奴扰边,累得兵民交困,鸡犬不宁。文帝也恨廷臣没有用,索性不与他们商量,还是与他爱妃慎夫人斟酌,当下慎夫人答道:“我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陛下何妨诏令四方人民,不问男女,不管老幼,如因献策可用者,赐千金,封万户侯。”文帝点头道:“只有此法,或者有些道理。”次日,真的下诏求言。 当时就有一个现任太子家令的晁错,乘机面奏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本之道,非一时可得,亦非一时可行。惟有治标之法,今为陛下陈之:现在防边,最要的是得地形,卒服习,器用利三事。 伏思地势有高下之分,匈奴善于山战,吾国长于野战。自然要舍短取长。士卒有强弱之分,选练必须精良。cao演必须纯熟,毋轻举而致败。器械有利钝之分,劲弩长戟利及远,坚甲铦刃利及近,须因时而制宜。 若能以夷攻夷,莫妙使降胡义渠等,作为前驱,结以恩信,助以甲兵,这也是以逸待劳之计。”文帝听毕,大为称赏。晁错又说:“发卒守塞,往返多劳,不如募民出居塞下,使之守望相助,如此,缓急相资,方能持久。 远有纳粟为官一事,可以接济饷粮。”文帝听了,一一采用。当时确有小小成效,文帝便把他宠着无比。有一天,文帝正与后妃饮酒。 因见晁错在侧,便笑问他道:“尔所上诸策,经朕采用尚有成效,究竟尔师何人,谅来定是一位学者。”晁错奏道:“臣前任太常掌钦时,曾奉派至济南。 那时老儒伏生,正在设馆讲学,臣即在他门下,专习《尚书》。”文帝听了,大乐道:“尔是此人门人,自然学有根蒂了,朕已忘记此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