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章是保密单位 (第2/2页)
而工程大门外很远的荒草野地中,有一个拾荒人丢下的自动调节方向的接收器可以接受这些穿透力比较强的红光,并把它翻译回数字流,转发到天空中的一个卫星上。 教主完成了这项任务后便与这件事情彻底划清了关系。没有人能够查出国防工程门卫系统正在被国外几万公里外的另一个国家的间谍机构在同时观看。过了没几天,一天一个负责例行安全检查的小组检查到了大门口。 检查过来往车辆检查系统,防强行闯入的车辆拦阻系统以后,有一个检察人员发现了红灯的问题。“这个红灯怎么老闪?”这名工作人员问道。 “不知道。灯泡坏了吧?但是还能用。不用换。”其他人回答说。“还是把他换了吧。老闪说明快坏了,说不定哪天完全坏了以后会影响工作的,”这名安检的小头目说。换了这个灯泡以后,电工在‘修整通知单’上签了字后送回了基地的有关部门,便宣告了任务的完成。 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小红灯仍在不停的闪烁着,大量的机密信息仍然被泄露了出去不过,基地的监控系统与国防工程并没有连接。 国防工程是绝对的物理隔绝。如果想得到更机密的信息,教主的老板不得不再想办法,当然,得到的情报已经非常有用了。 外国机构根据这些资料,很快的判断出国防工程的规模,甚至主要人员的照片和基本情况。这是一次重大泄密。 同时也为国外找到了下一个突破口。如果不用空投U盘的方法,还可以进行无线网络的攻击。 国外不是没有无线网络攻击技术。从二十一世纪初*军便开始研究无线网络攻击项目“束特”了,这项技术与教主的不同,是外部可控的。 旨在利用无线照射的方式入侵对手网络,通过虚假欺骗信息扰乱对手,甚至予以接管控制。以后07年*色列攻击*利亚核设施的“果园行动”中。以及其后入侵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的战争中。 “束特”均成功的进入对手的网络。只要条件充分,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计算机仍有被对方通过照射的方式入侵的可能,但是教主并没有得到入侵并攻击的命令,他也没有得到必要的技术支持。国外总舵在这个问题上顾虑重重。 再说了,一个成功的jianian细远比一次可以修复的攻击重要得多,最后,国外还不想让中国准确了解到“束特”是怎么工作的。如果对人家用了。 不管你怎么保密,人家早晚会知道,这时候,国防工程基地自己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由于处在远郊,偏远的地方,一些基地职工子女上学成了问题。孩子们必须就近入学。 但是附近没有好学校。这个问题放在以前不是个问题,以前基地人员是不能带家属的,甚至连通讯都不能正常进行,不能打电话,写信一律送到‘北京***信箱’(其中***是一组四个字的阿拉伯数字)现在基地的大部分人员是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 或是现役的战士,但是随着基地的发展,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必要的招聘人员也开始陆续走上了岗位。 这时为他们解决生活问题便成了大问题。国防工程的家属居住地集中在在离基地不太远的地方。这既是怕泄密,或是人员回家路上发生不测。 那样损失巨大。又是因为保密的要求。这和以前的做法不一样,以前保密单位人员分得更远,工作人员和家属几年都不一定能见上一次面,但是现在不行了。 要求人性化管理。按照国家教育体系学龄儿童就近入学的要求,国防工程基地内陆和外海两个部分数千名技术人员以及cao作士官,后勤保障人员的子女只能在基地附近的农村学校上学。 可是学校师资力量太差,很多家长都不满意,但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又不能转学,必须就近入学。 “怎么办?”基地领导与地方的教育系统进行了协商,对方马上狮子大张口,他们的经费不是很富裕,要求基地‘赞助’,除了资金的支持外,还要求工程盖一座学校送给他们,由他们管理。 为了稳定军心,工程指挥部答应了地方上所有的无理要求。提供了赞助,可是,盖了学校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师资的问题惹仍然没有解决。 凡是愿意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教书的,一般都不是水平很高的老师。“要不把孩子们全都转到城里住校?”但是孩子太多了。容易引发矛盾,最重要的是容易泄密。一时很难解决。 “这事我来办。”琼薇说,然后她直接约见了市委领导“我们为均衡全市的教育资源捐献一定的力量,但是我们是保密单位,具体事情要您们协助办一下。”琼薇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