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回餐英嘬兰风情醉 (第1/2页)
第六回 餐英嘬兰风情醉 第六回 餐英嘬兰风情醉 词曰: 有个美人,海棠标韵,飞燕轻盈, 酒晕潮红羞嫦娥,一笑生春。 为伊无限关心,更说甚巫山楚云斗帐香消, 纱窗月冷,着意温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是次年春天,镇江府内一片繁华,商铺林立,酒旗招招,人流如织,商贩如云。 是年,海天已十九岁。次年即为大考之日,海天意欲功名,遂于家用心苦读。 且说这日,海天在家无事,连日苦读令其疲惫不堪,遂把书籍放于一边,静坐于书房中,闭目养神。当忆及玉娘远去,美娘不知何时再见,昔时恩爱绸缨,恍如梦寐。未知何日重谐,以了却相思夙债。仰首沉吟,凄凉万状。 忽见来旺手中拿一柬贴,递与海天道:“梅相公今晚请公子赴席,可去么?” 海天道:“可知是甚么席?” 来旺回答:“却不曾问得明白。” 海天猜疑不定。 那梅相公名唤梅玉庭,是海天十五岁时,参加乡试所识之人,经一席交谈,甚觉志同道合,便结为兄弟。 梅家乃镇江府望族,其祖曾供河洲知府,与方家世代交厚。其妻亡过,续娶本府萧主事之女萧月英为继室,年止二十二岁,艳丽无双,杏眼桃腮,道不尽她风流媚致。而玉庭天性不喜女色,酷爱男风,道把这如花似玉的美人丢在一边,怎不生出事来?玉庭有一妹,年已十六,名唤素兰,人物标致不消说得,且善诗赋,兼能剪雪裁冰,会裹能妆,丰韵百态。海天思及至此,不觉隐隐一笑。 海天待至天晚,打扮齐整,径到梅府来。 阁人报右,梅玉庭恭身笑迎,二人挽手进厅,但见灯烛辉煌,珍馐罗列,止有一席酒诞,并无别客。 海天问道:“还有何客,请来拜见!” 玉庭哈哈大笑道:“就是尊兄一人,别无他客。” 遂请海天坐于东席,自己西席相陪。 饮了数巡,海天道:“请问梅兄,此席为何而设?” 玉庭笑道:“大比将至,小弟愚意,欲邀众友结个文社,以会诗文,以待将来窗战,与兄商议,此举不知可否?” 海天大喜道:“我久欲结社会文,此乃名士才子所为,有何不可?一应资用,俱是小弟分值便了。” 玉庭不胜欣悦道:“不想吾兄亦有此豪兴。” 遂彼此欢呼畅饮。 饮不多时,海天听得堂内俏语笑声,把眼瞟帘中。见一妇人生得轻盈袅娜,风流飘逸,犹如仙子临风,年约二十以外,又见一闺女,年轻许多,约有二八,比那妇人更美,幽闲雅意,娇媚动人,别有佳趣。 海天不觉魂飞天外,坐立不安,花心涌动,又觉不适,乃起身告辞,约定会文之期。玉庭再留少饮,海天谢别,送出大门,一逞到家,一夜眠思梦想,籍寐不宁。 梅家姑嫂自于帘内瞧见海天,二人暗暗心慕,深为海天风流俊雅之非常美貌打动,交相称赞,一个知丈夫要结社会文,心中暗暗打算,思量钩来尝尝;一个春心微动,惟愿同偕伉俪,方称才貌佳偶。暂且不题。 韶光迅驶,不觉已是天中佳节,梅玉庭发贴知会诸友,至期齐集家中,拟题作文,好不高兴,文成继之以酒,雄谈阔论,出史入经,尽皆酣然而散。 因梅玉庭尊海天为社主,才情又与众不同,遂留于后花园中书院下棋,以便时常讲究。 海天心中亦有两美人索击,巴不得籍此稽身,或可邂逅一时,于是打发来旺回家道知。 海天遂在园中读书,玉庭不时陪着,说古论今,却也尽兴,只玉庭常有事务出行,海天顾影少趣,未免寂寞无聊。 那月英起了与海天相见之念,一时也过不得,闷闷的日捱一日,堪受相思之苦。及至社期过了,晓得丈夫留那人儿在园中安歇,心中不胜欢喜。 耽延数日,有心打扮得齐齐整整,来到素兰房中,含笑道:“小丫鬟对我说,园中石榴花盛开,比往年更加繁华。池内荷花也开了无数,我同你去看看。” 素兰道:“闻得园内有生人在,我们怎好去游玩?” 月英笑道:“我实爱他,不像你暗中相思,那又何苦。不若前往,或能成就心愿,也未料得。” 于是二人说说笑笑,轻挪金莲,来至园中,果见柳阴深处,花发粲然,文饰曲径幽闲,鸟啼自在签簧。 是日,海天清晨起来,正在园中,独自静坐吟哦,不胜凄凉,乃作诗一首,消遣闷怀。 诗曰: 柔缘侵窗散晓丹,牙鉴满架独披寻; 飞花落现参朱色,声韵萧萧似短吟。 吟毕,投笔而起,步出书斋,竟至园中散心。 举目一看,早见两个美人冉冉而来,如天女下凡一般。香风黎郁,绿带飘扬,金莲缓款笑语风流。忽想起前几日帘中所见之人,但比那帘中之人大不相同。 海天看得痴痴迷迷,做出许多呆相。踱来踱去,卖弄风情。 这两位美人也不慌不忙,谈笑自如。月英偏头观那池中交头鸳鸯,又折一枝石榴花,插在素兰头上。 那月英风风月月,举止波俏,愈觉妖娆,对着海天微微含笑。 姑嫂二人指指溯溯,引得海天魄散魂飞,两下看来看去,调得火热,恨不得搂在怀中,说句知心话儿。碍有素兰在旁,不便与海天交谈。素兰惟恐哥哥回来,把月英推推道:“我们回去罢!在这里觉得不雅相。” 遂款莲步先行,月英只得转身相随。 临去,回头着公子笑了笑,又把秋波斜送一眼,方才移动三寸金莲,轻盈柔态,犹如花枝招展,飘飘而去。 海天痴呆半晌,不觉长叹一声:“咳!今后相思,直害煞我也!” 落落宽宽,转身回至房中坐下,想道:“世间有如此风流美人,叫我如何撇得下?看她顾盼有情,颇属留意。几时能遂我心意,搂抱一回,欢乐一场死也甘心。这小妇人定是梅兄妻子,那闺女不是梅兄妹子,便是其妻面上的内亲,只是在梅兄面上,不好意思。不然,挨那夜深时候,闯将进去,探个消息,未为不可。” 左思右想,情不能遇,乃作《秋波媚》一首,以纪其事: 晓山烟起,两点眉痕细, 斜射满云,映得疣儿媚,声声美。 吟完,朗诵一遍。仍不安心,复出书斋,四处探头探脑,希冀又得相遇。 谁知花阴寂静,惟闲鸟调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