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2章长安今夜无人入眠4 (第3/4页)
说道:“什么王妃?” 杨悦诧异的说道:“就是…王妃,就 的夫人啊!不是王妃要来么?” 刘鼎笑着说道:“哦…你误会了,不是地。是我们鹰扬军的人要住。” 杨悦感觉颇为奇怪,在鹰扬军里面,还有谁的地位可以和韩王殿下平起平坐,一起入住甘露殿?她毕竟长期在深宫内院,虽然知道鹰扬军和刘鼎,可是对于鹰扬军的详细情况,却不清楚,自然也不知道鹰扬军其他高层的名字。当然,她也不会继续追问,只是细心地伺候刘鼎喝粥。 却说令狐翼将命令传到大兴善寺,大家都非常高兴,马上收拾东西,很快就来到了甘露殿。本来让刘鼎住进来甘露殿的建议,乃是艾飞雨自己做出地,结果轮到自己住进来的时候,反而有点迟了,他低声地说道:“大人,这恐怕…” 他想说,太张扬了不好,鹰扬军现在最好还是低调一点,争取时间稳定长安周围的局势再说。但是,话到了嘴边,就现不妥。其实从刘鼎杀了杨复恭,取而代之地时候开始,外界诸侯对他们的眼光,就已经是注定了,绝对不会因为刘鼎是否住在大明宫而有所改变。 果然,刘鼎不以为然的说道:“我住进来这里,和不住进来这里,外界的传言,会有什么区别么?” 艾飞雨苦笑着说道:“唉!罢了!有泪,你找机会让崔胤请皇上下一份诏书,就说大人感染风寒,需要将养身体,特准入住甘露殿。大人毕竟已经是亲王,只要有皇帝的允许,住在大明宫的里面,外人也不能挑刺,这件事情就算是名正言顺的了。” 刘鼎的决定十分符合朱有泪的性格,他直言不讳的说道:“没问题,不就是一份诏书么?咱们就暂且住在大明宫里面吧!外人爱说啥就说啥去!” 甘露殿的条件,的确要比大兴善寺好得太多,暂且不要说它的庄严华美,单单是它地坚固,就已经足够让藏勒昭、夏可舞等人放心。若是有刺客前来,一定会撞得头破血流的。秦迈还空手往木柱上狠狠的打了一拳,结果木柱一点反应都没有,他耸耸肩头,佩服的说道:“不愧上百年地楠木,果然结实。” 鹰扬军就设置在甘露殿的正厅,明亮,宽敝,旁边又有足够的房间给累极的参谋们休息,确实是最好的办公所在。其实,他们只要仔细想想,就会现,甘露殿本来就是设置朝廷议事的,可以站笼百名的文武百官,现在鹰扬军的指挥部,也就几十人,容纳下他们,自然是绰绰有余。 更巧妙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功能完备地厨房,各种先进的设备,都是一应俱全。从桐城就开始跟从刘鼎的大厨看到这个厨房,激动得不得了,谁能想到,他居然能够成为“御厨”呢?而且还是“御厨”的第一把手,当即大展手艺,给大家弄了一份额外的点心,就算是当做入伙仪式了。 当然,这么多的鹰扬军高层涌入甘露殿,宫女是不够地,于是令狐翼又从大明宫的其他地方调派宫女,除了服侍刘鼎的杨悦等人外,还抽调了十二名宫女,在甘露殿的其他地方值守。这个来自大别山的弓箭手,浑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大明宫的太上皇,眼中只有刘鼎和鹰扬军地存在,所以一点都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点了宫女的名字就走。 在李俨、李杰、崔沆、张浚等人看来,令狐翼的一切行动,代表的都是刘鼎地意志,自然不敢反抗,而且还特别的巴结,生怕一个不字,鹰扬军地屠刀就会高高的举起来。现在大明宫里面地尸体,都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呢。有鹰扬军正在用清水洗刷大明宫内的血迹,那一阵阵地泼水的声音,让所有人都心惊rou跳的,从窗户看出去,淡红色的血水,正在源源不断的消失在下水口的位置。不知道他们的鲜血,什么时候也会被冲刷到下水道里面去。 傍晚,崔胤登门求见。 崔胤明显有一圈黑眼圈,走路也是脚步轻浮,可见昨晚肯定没有睡好。的确,昨晚贞元殿,包括皇帝李俨在内的所有人,渡过了最惶惶不可终日的一个晚上。只要听到外面鹰扬军的脚步声,都以为是要将他们抓出去杀头的。刘鼎白天在乾元殿大开杀戒的一幕,给他们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刘鼎不想让外界知道自己患病,于是起来接见崔胤。他了一身汗,倒是好了一些,看起来也精神多了。不过他自己倒是很清楚,还要将养一段时间,才能彻底的去掉病根。只不过,前来打探消息的崔胤,看到刘鼎精神奕奕的样子,却是满腹的惑,难道刘鼎真的像其他人所猜测的那样,装病,以养病为借口,入住大明宫? 唉,不管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既然现在是鹰扬军的天下,自己就乖乖的为鹰扬军卖命吧!好歹鹰扬军没有亏待自己,实质性的待遇要比朝廷的口头承诺强多了。朝廷回到长安以后,自己还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改换门庭靠拢鹰扬军以后,家人的衣食住行,马上得到了全方位的保证。 见礼过后,刘鼎沉静的说道:“崔大人,有话请说。” 崔胤恭敬的说道:“韩王殿下,这是众位臣工共同做出的请求,恳请大人接纳。” 刘鼎拿过诏书一看,上面内容居然是要敕封刘鼎为太师,掌管朝政。 太师,又称太宰。《百官志》载:“太宰,一人。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秦、汉、魏不常置。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代之。太宰,盖古之太师也。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为太师;周公,毕公代之。汉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复置太师官,而孔光居焉。汉东京又废。献帝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魏世不置。晋既因太师而置太宰,以安平王焉。” 太尉、司徒、司空,历来称作“三公”太师、太傅、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