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帝张无忌_第31章从裑后截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章从裑后截住 (第2/2页)

假扮道士,而他对于阴阳八卦、风水占卜十分精通,于是一路上倒没引人注意。

    哪知在玉门关又管起闲事,招惹了蒙古官兵,于是才有了刚才一幕。听他话语,虽对元朝甚是失望。

    但对于一身治国安邦之术无用武之地还是难以介怀,突然,他紧紧盯住我,神情有些诡异,说道:“我观公子相貌,隐隐有股皇霸之气,虽然不是很强烈,但它却是正在成长,有越来越强的趋势。不知公子可有打算在此乱世之中建立功业?”

    既然他问起,我就照实说了,象他这样的人必须以诚相待,反正以后也瞒不过,而且我也要把招到身边,横竖是自己人了,我告诉他我是明教教主,我们正在准备反元起义。告诉他我们所具有的势力和相应的布置。

    还告诉他我对于丐帮的控制计划,最后我诚恳地邀请他辅佐我。他完全没有料到我的身份和我的抱负,也不敢想象我竟然对他这么个初次见面的人会吐露如此惊人的秘密,心中十分感动。我这么推心置腹邀约他,而他又何尝不想为广大百姓谋幸福,当初入仕是想当个好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百姓,但是事实上他却完全办不到。

    不是他没能力,相反他的能力受到广大百姓的信任,他做不到是因为这是蒙古人的政权。蒙古人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蒙古贵族对于汉族等被贬为二三等人的百姓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每次用他的能力帮助百姓。

    同时也就是对抗蒙古贵族,所以他的作为被朝廷视为威胁,他的能力也根本无法得到施展。必须有一个汉人的政权。于是他在见到我的刹那,想鼓惑我参与乱世的争斗,没想到的是我已经开始实施了,并有了这么大的势力。仔细思量一会,他答应了。

    反正他现在没有固定的目标,而我在他看来生具王者之相,又有了王者之欲,这也是他的一次机会。

    此后,他奉我为主,就称我为主公。两下相谈,我了解了他的政治见解。他主张“国以民为本”但要靠君主善于聚民、养民,这是治国之本。

    这我当然表示同意,古代明君都知道民本思想。他主张国君要以仁义治民,同时也主张中央集权,强调法治,对于他这些想法,我是大大赞同的,于是点头叹服。他大是高兴。

    之后我们又谈了教育、经济和军事方面,我们的意见基本统一,就是在军事方面有些分歧。他的军事思想有三点:以德致胜、省敌论和以智取胜,其中以德致胜我不敢苟同,我坚信实力决定一切,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给民众带来安定的生活,他却说要“以德服人,德可生力,有德之力,天下无敌”

    我是深知如小日本那样的根本不在乎什么德不德的,他倒是被儒家思想毒害了不少。他认为我这是霸道,他那是王道。我只对他说道:“乱世当然要霸道。

    等到太平盛世,无敌于天下时,再用王道不迟。”他思索良久,劝我道:“霸道、王道并非两个极端,在霸道的同时善用王道,可能会更好。”见他有所妥协,我当然乘机下台,答应以后主用霸道、兼施王道。他这才笑逐言开。

    ***看看天已有些暗下来,我们便快速向玉门关奔去。刘基出身富商,从小就是天才,所以父亲在他学习六艺之外,还给他请了很多杂学的老师,其中就有一个道士,不仅铁口神算,还有一身武艺。刘基年少好动,就缠着学尽了那道士的所有。

    但那道士本身武功并不是什么绝学,所以虽然刘基天赋过人,几十年下来,也就达到了一流高手的水准,对付起那么多凶悍的蒙古兵还是力有未逮。

    回到关内,我们马上投了一家叫做“雁归来”的客栈,挺大的,我想这大概是本地最大的一家吧。

    我们要了一个院落,叫小二准备吃食,搬到院里一起用餐。晚上,突然有些心绪不宁,经过几次轻敌的遭遇,我的警觉已经很高了。

    翻身起床,悄悄把窗子扣了个洞,向外望去,只见八个黑影正在缓缓走入我们的院落,分开接近我们的房间,后面跟着一个锦衣少年,正一脸狡黠地笑着。

    只见到我房间边的家伙拿出一根吹管,我哪还不知他要干什么,立刻给他一根银针,他一声未吭就被制住了。

    因为是夜里,所以其他七人和那少年都没发现。时不予人,擒贼先擒王,那少年显然是这些人的首领,只要把他抓了,那么就没事了,否则如果我叫起众人,却惊动了他,让他跑了,以后可就不得安宁了,反正现在其他人也没什么危险。

    只是多睡会儿,为减少麻烦,还是一次解决的好。悄悄翻窗而出,慢慢接近那少年。好机会,其余七人正忙于施放迷药,而那少年也正注视着其他方向。迷踪步运到极至,闪电般接近他,他有所警觉了,但还是没能逃过我的手掌,轻松点xue,从他身后截住,并扣住他的吼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