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干脆坐到裑边 (第2/2页)
,一部电影的票房有个两亿多也就顶天了,努力一把,自己的作品没准就能破个纪录什么的,就算将来少不得被别人破掉,自己也算是历史进程里的标记。可谁曾想到。 突然冒出来的这部《盗梦空间》将这个纪录一推再推,推得几乎让人只能仰视。更蛋疼的是,这电影还是出自大陆一个小年轻之手,不管是五六代的内地大师,还是以商业大片自居的香江高手,脸上都有些火辣辣的感觉。 诚然,人家确实背景深厚,处女作就能请来一大帮明星帮忙撑场子,现在更是说动上面,下发打击盗版,保护文化产业的文件来站台,可要没两把刷子,这些支持只能起到反作用。 观众喜欢在《传染病》里数明星不假,但《传染病》对气氛的烘托,对不同线索的描绘,对极端情况下社会环境的展现,那也是非常出色的。 《盗梦空间》就更不用说了,整部电影换成好莱坞的明星,那基本上就是一部美国大片。所以说,这些又有背景又有才华的人最讨厌了。 然而无论是大陆的五六代导演们,还是香江那些自视甚高的电影人们,依然低估了《盗梦空间》作为大陆首部都市特效大片的影响力。在一个月左右的基本上映期内,这部电影拿下了7亿三千万的票房。 然后在延长放映的一个半月里再次拿下了7千万票房,将大陆电影票房纪录推到了8亿这条史无前例的线上。 “我想,应该是因为我讲了一个不错的故事,一个既属于中国,又属于国际的故事吧。”在接受《大众电影》采访时,李旭如此表示道。*** “我们的电影不缺少文艺片,我们的电影缺少类型片,所谓类型片,就是有着大体的成熟的套路。 然后往里面填充细节。类型片有着相似的结构,有着相似的人物和情节,你可以看作是命题作文,无论是香江的功夫片、英雄片,还是好莱坞的爱情片、惊悚片,都在类型片这个集中当中。 我们不缺乏文艺电影的导演,无论是张导演还是陈导演,他们的作品都美不胜收,无论是十、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是现在的作品,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做壁画。 但我们缺乏类型片导演,或者说我们缺乏写命题作文的导演,张导演、陈导演他们写的是散文,抒发的是他们心中想要表达的东西,问题在于,他们抒发的东西,观众并不一定都喜欢,魔都人喜欢评弹,可帝都人不一定喜欢。 帝都人喜欢京剧,可粤省人不一定喜欢。所以文艺片导演可以直抒胸臆,但类型片导演却必须要考虑大众的口味,必须要让大多数人喜欢,而不是自顾自己。 所以,张导演、陈导演他们是文艺片导演,而冯导演则属于类型片导演。我并不是在批评什么,良好的电影市场里,文艺片导演和类型片导演都是必须要有的。 而且后者一定比前者要多。我觉得这是好事,因为类型片的导演也会有自我表达的需求,就好像冯导演去年的那部《夜宴》,不管反响如何,那也是自我表达的一部分,你不能因为说表达得不够好,就认为别人没有资格如此。 事实上,命题作文也不是那么容易写,电影该有的要素,一点也不能少。就好像做菜一样,我们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火,什么时候洒什么调料,但不同的人做出来,味道也不一样,就像《盗梦空间》,作为故事的起承转合非常完整。 同时科幻、悬疑、动作等因素恰到好处,再加上一点对人生的思考,也许不如文艺片那样深刻,但在类型片当中已经做到最好了。 所以,大家之所以如此喜欢,我想,应该是因为我讲了一个不错的故事,一个既属于中国,又属于国际的故事吧。” 李旭这么给《大众电影》的记者做专访的时候,还是《盗梦空间》上映的第二周,他带着主创从帝都跑到魔都,再跑到潭州、蓉城以及西京,绕了大半个中国,番茄台和芒果台的节目也都是保留项目,还是很辛苦的。 不过,就像《传染病》的路演时说过的,现在还不是十年后,路演节奏没那么快,否则的话,只怕还要跑一倍的城市,上一倍的节目。 “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走红的滋味如何?”专访结束后,李旭终于有了个难得的空闲时间,于是特意跑到某人的家里来。 “这话应该我问你才对吧?”躺在沙发上的俞飞鸿,懒懒的转了个身,继续翻看起手中的书来。 “我哪里走红了?我本来就很红好不好?”李旭翻着眼睛,干脆坐到她身边,一把将她抱了起来。 俞飞鸿挣扎了两下,只能放下手中的书,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做复读机状:“我哪里走红了?我本来就很红好不好!”“学人说话可不成,飞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