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0章特效不落痕迹 (第2/2页)
了,亢虎就请沃尔曼和老约翰在附近的餐厅吃个午饭。吃过午饭,告辞了老约翰,亢虎在沃尔曼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下出版社,同时也向出版社的员工介绍一下新老板。 一切都很顺利,也没什么打脸的事情给亢虎刷声望,亢虎给所有人涨了10%的薪酬,算是新老板上任的福利,顺带收买下人心。 最后,又在沃尔曼的办公室勉励了沃尔曼一番,然后亢虎就走人了。而以后Guardians&Wolman的财务以及一些必要的监督,都将是特丽斯的事情了,特丽斯将代为行使大股东亢虎的权利… 回到家,娘子军们还没回来,亢虎打了个电话,结果麦当娜很不耐烦的接了电话,说她们正在试化妆品,然后就挂了电话。亢虎愤愤的放下电话,心里一边想着晚上要怎么惩罚麦当娜,一边随手打开电视。 电视里正在播放对于英阿马岛战争的最新报道。现在阿根廷和英国的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一个多月,英国已经从开始的手忙脚乱,进入到了“正常状态” 而此战的双方对于美国来说,一方是北约的重要成员国,一方是亲美的阿根廷军政府,虽然这时美国还没到处兜售“我们是拉美的伙伴”这一言论,但在战争开始前,阿根廷和美国确实关系不错。 尤其这时的阿根廷军方,对于美国对中美洲进行干涉和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行动是予以支持的,就在去年,也就是1981年的时候,阿根廷的最高领导人加尔铁里还访问华盛顿,被里根总统看作是反共联盟的堡垒,从而受到热情接待。 所以在开战前,阿根廷人很乐观的认为,美国就是不帮他们,也会对阿根廷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美国现在的立场也确实是中立的,至少对外宣传是这么说的…美国国内的相关报道,被拿到桌面上的事情,好像也证明了美国政府没有撒谎,例如英国要求美国履行北约盟约,共同打击阿根廷的要求,里根总统没有答应。 后来英国请求美国提供海外基地和提供补给,美国也没答应,最后仅仅是对阿根廷进行了武器禁运。 但这些也就是给美国的民众,或者说世界人民亮出的牌坊而已。亢虎可是知道,据后来美国解密的一些相关档案显示,美国人没有帮助阿根廷到是真的,但美国的大西洋同步卫星,可是天天向英国舰队传送有关阿根廷与马岛的情报! ***对于美国来说,显然英国这个世界大国,美国的铁杆小弟,比阿根廷重要的多。可怜天真的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和他的多数追随者都还以为美国会支持阿根廷。 所以亢虎一直说“政治,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完全就是个很不好笑的笑话!”看着电视上播放着英国军队登录马岛的画面,亢虎知道,阿根廷的战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想着打败阿根廷后的英国,亢虎就头痛了五秒钟,然后果断关了电视,拿起衣服,准备去找芝姐她们寻求安慰。可以预见的,等英国搞定了阿根廷,视线必然会转到香港这边,到时肯定就该有事了。 而作为香港仅有的两家免费电视台之一的老板,亢虎这个掌握最大舆论机器的人,肯定是被重点照顾的对象…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到了5月24号,而电影《ET》的首周末票房也出炉了,1384万美元,原时空《ET》的首周末票房是1191万。 这很正常,毕竟这一次上映的影院,比原时空多了200来家。1384万的票房记录,不光给这个1982年的美国暑假档开了一个好头,更是刷新了1977《星球大战》创造的记录。 《ET》不光吸引了全美的小孩子,更是在全美掀起了一股飞碟热,而美国的三大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及《洛杉矶时报》也都对《ET》发表了报道和评论。 而且尤为难得的,所有媒体对于电影《ET》的报道,基本都是正面的,即使有一两个负面的评论,也基本是某些小报在哗众取宠。 总的来说,所有的报道都认为,《ET》是罕见的,富有人情味的科学幻想片。“叙事技巧单纯,处理毫不炫耀,特效不落痕迹,其处处暗藏着功力,而导演斯皮尔伯格独具创新以儿童或ET视角来展现故事,使人在潜意识中返回童年”… 《纽约时报》“大量逆光创造了神秘色彩,也增加了影片的象征意义。影片还带着淡淡的诙谐,全然没有成年人居高临下创作儿童故事的说教味。” …《好莱坞报道》“该片在原本以为要让观众掉眼泪的地方却没有煽情(如ET死去及复活),而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却能让你的泪水冲破感情的闸门(如自行车脱离大地的一刹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