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皆来朝贺全书完 (第2/2页)
明军进攻遵化的消息,又急忙率军赶回遵化防守。 现在山海关攻不破,遵化是逃回蒙古的必经之路,北面就是来路的长城关卡大安口和喜锋口,如果遵化被攻破,自己就被锁在了明朝的京畿地域,会受到四面围攻最终被歼灭。 满桂战死以后,崇祯帝只好命令孙承宗和马世龙委以重任,任命孙承宗统领辽东和各路前来保国的兵马共同御敌。 孙承宗再次接任督师以后,不辞劳苦、不停奔走抚慰溃军,手下又有祖大寿的一万五千辽东兵马,孙承宗还下令招募大量忠勇的死士沿海守卫直达北京城,这下才把大明的军事力量重新的团结起来。 这时各路前来护国的人马已经全部到齐,多达二十万左右兵力,昌平总兵尤世威、蓟镇总兵杨肇基、保定总兵曹鸣雷、山海总兵宋伟、山西总兵王国梁、固原总兵杨麒、延绥总兵吴自勉、临洮总兵王承恩、宁夏总兵尤世禄、甘肃总兵杨嘉谟,所将皆九边精锐。 还有内地的各路兵马:有山东、河南、南都、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等诸军,也已经全部到达。孙承宗命令这些明军分别驻扎在蓟门和京畿一带,从南面呈半圆形包围皇太极的态势。 如果皇太极这时还不愿意从遵化收兵北上从大安口和喜锋口逃回蒙古再退回沈阳,在遵化周围就难以久持了。 可是皇太极放不下已经得到的东西,不情愿再退回那个苦寒之地,于是命令八旗兵坚守遵化,又从沈阳抽调来数万大军想要固守遵化及其附近占领的城池,并同时派人想要和明朝和谈,遭到了崇祯帝的强烈严词拒绝。 崇祯三年五月,祖大寿、尤世禄部明军在督师孙承宗的总体指挥下攻克了滦州,王维城、游击靳国臣攻克了迁安,孙承宗、何可纲部攻克了永平,秦良玉、候世禄、谢尚政部攻克了遵化,清军在京畿遵化附近占领的地盘被接连全部收复。 皇太极在各路狼狈溃败,又不得人心,只好无奈的撤出明朝的京畿范围,从来路喜锋口和大安口分两路退回北方草原,最后又长途跋涉回到出发点沈阳。崇祯帝在干清宫胆战心惊的等待数月。 终于等来明军大胜皇太极的消息,还收复了被皇太极攻占的所有城池,崇祯帝在干清宫兴高采烈、欢声鼓舞像一个孩子。 直到这个时候,崇祯帝终于才放下了一颗悬着了半年的心。崇祯帝知道了孙承宗和马世龙击败皇太极的消息广告天下大明臣民,百姓期盼的大明中兴终于降临了而焚香以拜。 等皇太极率领败军从大安口和喜锋口逃回蒙古以后,崇祯帝于平台召见孙承宗,加封孙承宗为太傅,又赏赐他蟒服和金币、锦缎与美人,还让孙承宗的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早朝。干清宫。 这是皇太极逃回蒙古后的第一个早朝,崇祯帝宣召来的大臣们特别的多,站满了干清宫和干清宫大院,从干清门外直达午门都是人山人海… 午门外更是首次允许普通百姓进入皇城范围,来到紫禁城的南大门 午门外面,与帝同乐。那些卖艺的玩杂耍的,那些卖小吃的和经营甜品的,还有春楼卖身的妓女和经商的商人也都平等的被允许进入皇城来参观这座宏伟的紫禁城。 周皇后和田贵妃在后宫里也忙得不亦乐乎,赶走了反贼皇太极,后宫里从此也可以欢声笑语了。 后宫里的宫人和娘娘们也都换上了新制的宫装,寻着各种机会,时不时的就在崇祯帝的身边转上那么一圈。 “我大明,从此以后,要励精图治,干一番丰功伟业,让四海异邦皆来朝贺。”崇祯帝站在干清宫大殿高台上的宝座前望着朝堂下人山人海的臣子们庄严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们个个欢声鼓舞齐声朝贺道。【全书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