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再攻下遵化 (第2/2页)
“时间就是胜利,立刻出发,绕道西北走顺义方向,再南下攻打北京,到了北京再与袁崇焕决一死战。”皇太极大喊。“吾皇万岁,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众将们齐声道。 ***十一月,初五。紫禁城,平台。紫禁城已经在北京城内庄严耸立两百多年了,宫殿建置,分为前朝后宫,所谓前朝,由南至北分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统称为前朝三大殿。 后宫分为干清宫、坤宁宫,二宫之间有一殿,名曰交泰殿。在三大殿最后的建极殿之后,有一座云台门以隔外朝内廷,两旁向后为云台西门、云台东门,又名平台。 平台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召对也是一个特殊的制度,是明朝皇帝在这里召见王公大臣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万历朝中期,之后万历帝不理朝政,从此之后就没有平台召对了,崇祯帝登基以后,认为平台召对是有必要的,又离干清门干清宫最近,于是明朝这才恢复了平台召对。 如今是崇祯二年,平台召对已经恢复了两年了“皇上,老臣又见着大明的皇上了,皇上是这么一位青年有为的皇上啊。” 孙承宗连忙跪伏于地道。孙承宗只在平台等候了一下下,崇祯帝就从干清宫南下平台来见他了。往常按规矩是要让臣子多等候一会儿的。“快快请起,您贵为先帝恩师,又曾做过辽东督师,现该唤你什么?” 崇祯帝道。一五六三年出生的孙承宗,到如今已经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但是见过风霜的身子骨依然硬朗。 孙承宗从地上慢慢站起来,看了一眼崇祯帝,只见崇祯帝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穿着却很是简朴,孙承宗心想以后定是一个能中兴大明的皇帝。 “皇上贵为天子,什么人在皇帝的面前都是渺小的,请皇上直呼老臣本名。”孙承宗严肃道。 “当年你被jianian臣魏忠贤陷害辞官,现在魏忠贤早已被朕除去,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朕复你原职兼任兵部尚书,去驻守京师以东唯一的屏障通州。”崇祯帝道。“老臣,领旨,势必尽忠报国,万死不辞。”孙承宗再次跪伏接旨。 崇祯帝看见孙承宗一连下跪,有些过意不去,连忙又请他起来就坐说话。于是,立刻有干清宫的宫女端来了凳子,置放在孙承宗身后不远处。孙承宗先是等崇祯帝落坐了以后,自己也接着坐下了。 “如今关外贼军已经攻破遵化,孙承宗你如何看法?”崇祯帝问道。“皇上,容老臣慢慢谈起,那还是在天启六年,高第上任后,将关外两百里守兵全部撤回退守山海关。幸亏袁崇焕发现此命令的严重弊端,不撤兵,率领祖大寿和满贵死守宁远城。最后就取得了宁远大捷。” 孙承宗娓娓道来。“宁远大捷,朕知道这个事情,当初袁崇焕也全靠着你原来在辽东已经做好的军事准备,才得以击溃关外贼军的。”崇祯帝道。 “高第,当时以宁远被围,关门兵只有五万弹劾我,我就和户部报告说,高第到山海关时一共领了十一万七千人的军饷,现只要给五万人的军饷就可以了,接着高第被朝廷以妄言被治罪了。”孙承宗道。 “当年我苦心经营辽东,很多人不理解,多的老臣也不想说了,老臣只说一句话,国土不管是关外还是关内,一寸都不能丢,每一寸国土都要好好的经营,而不是按当时和现下有些人说的那样,把关外的兵全部撤回到关内。 这样能更好的防守,这样不是等于放弃关外广大的土地和百姓死活不顾吗?老臣誓死不从的。”孙承宗道。 “孙承宗,慢慢说,朕今日就是想要听你说话。”崇祯帝道。“如果真把明军全部撤回到山海关内,那样只会让关外的贼军更强大,既然贼军强大了,在关内防守起来不但更不容易,反而更受威胁。 因为关外有城防备他们,他们要一座座的攻打,每一座城市和碉堡可以消耗他们,如果明军全部撤回了山海关内,贼军不但白获得大量的关外疆土城池可以用来经营,还只用攻打一个山海关就可以入关了。 到底是哪一种方法更划算更成功呢?臣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了九座城,四十五座堡垒,开疆扩土四百余里,屯田五千余顷,年收入十五万余两,为朝廷节省了开资,如果全部撤回关内,这些事物又去那里寻找和筹集,难道要挤压关内的百姓吗?”孙承宗道。 “当然是保持贼军离京师越远越好呀,哪有弃关外回守关内的道理,孙承宗你当时做的没有错,也是今日朕再次召见复用你的用意。”崇祯帝道。 “如今贼军远从蒙古来攻破了关隘,再攻下遵化,只因为皇上把蓟辽军权划分为关外和关内,关外的袁崇焕想要管而无权,管理关内的刘策有权无能,疏忽职守所至。”孙承宗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