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章来陪陪阿姐阿枳 (第2/2页)
金玉良言。”卫杞苦笑。 “言路的好处蔡党尝到了。再叫他们吐出来必是要伤筋动骨。陛下做好准备了吗?”“现今也没有旁的办法了。御史台必得放人进去,朕本想推你做御史大夫,却被蔡铨否了。”卫杞提起此事还有些抱赧“怕是要委屈高卿先做御史中丞。” “无妨,臣年岁尚轻,本也不好贸贸然居于高位。只不过,恐怕这御史中丞也不好拿了。”…甫一返京,便有数不清的事等着高云衢cao办,今日赴宴明日拜访后日小聚,忙得高云衢脚不沾地。 这日她往信阳长公主府上赏菊,与长公主谈了民间物议一事,小小地给了些引导,长公主是性情中人,一时兴起便与她多饮了几杯。回府的时候她已有些微醺,揉着额头进了房,扣了扣门,唤方鉴过来。方鉴扶了她,轻手轻脚替她宽衣。 “阿鉴。”“大人?”“我与你找了个去处。”方鉴心里咯噔一声,抬眼看向高云衢,眼神里带了一些惊惶。高云衢没看到,只摸了摸她的后颈,又道:“我渐忙了。顾不到你。下旬起,你去国子监,阿圆会替你安排好。”方鉴松了口气:“好,听大人的。” 高云衢带她上了床榻,将她搂进怀里,但什么都没做,半阖了眼道:“功课还得做,每旬休沐我要考校的…商君书背完了吗?背给我听听。” “背完了…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方鉴背靠着她,小声背诵着,没一会儿就听见身后人平稳的呼吸。 ***御史台罢官一事闹了小半月,明面上先是禁了民间议论,再则是下诏重申台谏之重要性,而后将任命文书重新送到每一个罢官的谏官家中。 私下里,以户部尚书范映为核心的革新派与以左相蔡铨、吏部尚书吕颂年为核心的保守派交锋了数轮。初时蔡铨吕颂年自以为胜券在握,分毫不让,不仅要户部侍郎施言离职待罪。 甚至攻讦到了范映身上。卫杞看着吕颂年和范映骂战,突然觉得极度无趣,她站起身来围着政事堂内走了一圈,吕颂年还在骂,蔡铨老神在在闭目养神。卫杞踱步走到带刀的近侍处,一把抽出他腰间的长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 “你们这是要逼朕去死啊?”卫杞幽幽地出声。“陛下!”紫袍执宰们终于慌了神,跪倒在她脚下,请她恕罪。卫杞不怒反笑:“汝等何罪之有?难道不是千罪万罪罪在朕躬吗?” “陛下何出此言呐?”蔡铨终于不再装傻。“朕的朝堂,朕的臣子,一言不合便罢朝而去,今日十人明日百人,是在说朕德行有亏,无法令臣工信服吗?既如此朕还有何颜面存活于世!”蔡铨再叩首,红了眼眶:“绝无此事! 陛下圣明烛照,绝无过错。台谏一事,错在韩仲思无疾拒行,要君宠命,实乃小人行径!”“确是如此,陛下明查!”其余重臣亦连声附和,叩头顿首。 “既如此,你们来处理,三日之内完结此事。”卫杞掷下钢刀,无力地出了政事堂,她将自己关在寝殿里,枯坐了半日。大监急得不行,忙请了卫枳来劝。“陛下,长公主来了。” “…进来吧。”卫枳走进来,看见卫杞坐在阶上,便沉默地走过去与她坐在一起。这高处不胜寒的境地,除了卫杞自己没有人能懂,一母同胞血脉相连的卫枳也只能默默地陪伴她,而无法劝说什么。 “朕无事。”“我知道,我来陪陪阿姐。”“阿枳,你说母亲是怎么一日一日忍耐着在这御座上坐了几十年呢?这才几年,朕只觉得疲倦。”卫枳无法回答她的问题。这事最后以免了韩仲思官职,令其尽快离京收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