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纯百)_第71章可旁人不知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可旁人不知呀 (第2/2页)

颂年。

    他是前任左相蔡铨的学生,同是出身豪族,无数的世家豪族在背后推着他使力,他的反对主要落在祖宗成法不可变上,认为贸然改动容易发生震荡于国不利。

    而范映给他的回应是“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另一个人则是高云衢,高云衢自不会认为万物皆不可变。

    她针对变法中的诸多细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主张是变法不应伤及民本,应在变与不变中寻求更利于黎民的折中之法,她确实提出了不少新的想法,也同样否定了范映原有的一些想法。

    吕颂年等反对派从高云衢的奏折中得了启发,转变了策略,举着与民生息的大旗,开始挑新政细则的毛病,看得极细,试图拖长争论的时间,并在细节之中争取利益。

    在范映有意的控制下,逐渐放松尺度,步步退让,令新政从一开始的过于严苛到现今的或可一试。譬如募役法便从官宦豪族一体缴纳役钱,放宽到不同职级的官宦享有不同数量的免役名额,超出的丁口方要缴纳。

    恰到好处地堵住了那些嚷嚷着士庶有别的官员的嘴。范映到底是老辣,本就是她与陛下要做的事,放任他们这么议一议,便好似真叫他们争取到了什么,每每争辩拉锯之下赢了某一处,便弹冠相庆举手加额。

    而这么一来一回,废了些时间,真就让诸臣从反对新政,转变为如何让新政能够更温和一些。当真是好手段,而高云衢在这一事上不知不觉地站在了新党的对面,与保守派站在了一处。

    这让新党的年轻官员对她有些不满,认为她长了年岁,胆子也变小了。做事瞻前顾后。高云衢自不会在意。

    她只做她想做的事,新政有疏漏,她便告知陛下与范相知道,争取堵上疏漏,如是而已,再做一次枪矛也无妨。至于新党的孤立也不是头一回,只不过是门前再冷落一些罢了。高云衢不过是一笑置之。

    倒是吕颂年那边亲自给她下了几回帖子,许是觉着她能拉拢一二,高云衢也是没有理会,叫吕颂年有些没脸,在家中怒骂了她两日。

    于是高云衢又一次做了哪边都不靠的角色,而这一次,她甚至不在陛下那边。卫杞有许久不曾召她了。朝中多有传言称她已失了圣宠。卫杞把手中的书册摔在桌案上冷笑道:“朕是这般喜新厌旧之人吗?”她看向大监,大监不动如山仿若未闻。

    她又看向阿郑,阿郑温柔地笑了笑,亦不接话。卫杞有些泄气:“朕只是想着高卿此前行得是刀山火海的险路,叫她多休息些时日罢了。哪里就是冷落呢?”大监提醒道:“您可没与高侍郎说过这些呢。”

    “高卿…高卿必是知朕关爱之心的。”卫杞心中亦有些惴惴,她说的亦是实话,她虽看不懂高云衢行事,但用人不疑。

    她还得用高云衢来澄清吏治,自不会在这时候舍弃高云衢“高卿家中近日可有喜事?大监替朕走一趟?高卿自己把自己搅进了这摊混水里,朕便不好明着偏向她了。”

    “臣遵旨。”大监躬身应了。预备着回头找个由头往高府走一遭。“这个高卿啊…我等知道她是在与范相唱和,可旁人不知呀,落得个里外不是人。”卫杞又叹。阿郑接道:“这也正是高侍郎忠心之所在啊。高侍郎心中念着天下苍生呢,而朝中能有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皆是因着陛下贤明,能容人,够大度。”

    卫杞到底还是愿意听这样贴心的话的,她已不是早年无人可用的模样,便也不再抓着一个人老用,也学会了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