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隐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2/4页)

兵们四散地痹篇马蹄。

    混乱中,梦无痕一声轻喝“…走!”

    “就来了。”

    拎着青衣男子的衣带,将他朝梦无痕抛去。慕容华衣挟着那少女,凌空一个飞跃,纵马疾驰,转眼间已将那队官兵甩得老远。

    觉念寺

    东厢房里,少女端着葯汁,吹凉了一勺勺喂入青衣男子口中。

    “嗯,临安王府的人下手可真不留情,一身暗伤,青青紫紫的楞是吓人,就连肋骨也断了三根。啧啧,真是够呛。”慕容华衣坐在窗边,手里拿了个粗瓷杯子把玩着,说道。

    那少女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滴落下来。

    “华衣…”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还不成吗?”慕容华衣耸耸肩,指了指床上的青衣男子,道“不过你总该告诉我,这人究竟是谁吧。到现在我都是一团胡涂,什么都不知道呢。”

    “他便是荆孝儒,我和你提过的那个青河县县令。”

    “啊,原来就是他?他什么时候得罪临安王府了?”慕容华衣诧异道。

    “说来简单,青河县是临安王府的封地,临安王拒不纳贡,朝廷逼将下来,着令荆孝儒征讨岁贡。临安王府早已暗中投靠燕王朱棣,这次正好借他向朝廷立威罢了。”

    “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慕容华衣奇道。

    “浩然楼里我问了小二。若没有弄清前因后果,我怎会堂而皇之地将人带走?好在荆孝儒家人口简单,除了他妹子外再无他人。不然真要拖家带口地将他们安全送出青河县,也不容易。”梦无痕淡淡笑道。

    愣了一下,慕容华衣佯嗔道“好了好了,就你有理。算我没考虑周详还不成吗?”

    “我可什么都没说。”梦无痕笑道。

    斜了他一眼,慕容华衣忽道“不过如此看来,朱棣率兵发难之后,各路诸侯倒是云集响应。只怕再不用多久就逼到京城了。”

    梦无痕淡淡“嗯”了一声。

    “你准备如何?”

    微微一笑,梦无痕道“什么?”

    装傻!

    暗中嘀咕一声,岔开话题道“你打算怎么安置他们兄妹?县衙是回不去了,甚至连青河县都不可能回去。临安王府的人恐怕正在满街满城地找他们呢。”

    “扑通”一声,少女直挺挺地跪倒在地上,葯汁撒了一地。

    “姑娘,求您救救我哥哥。如果落在临安王府手里,他们决不会放过哥哥的。求求您,云秀给您磕头…”

    “唉,这是干什么。”一把将她拉了起来,慕容华衣柳眉微挑,道“既然将你们救了出来,这件事情我自然会管到底的,你急什么?”

    说罢,回头对梦无痕道“你怎么说?”

    “青河县已经待不下去,过几日等荆孝儒身体好些,我便安排他们先去我江南的别苑。那边自然有人会安排他们的生活。”

    “如此甚好。”慕容华衣满意地一笑。

    “多谢公子。小女子来生定当结草衔环以报公子大恩。”荆云秀朝梦无痕欠了欠身,盈盈道。

    “姑娘言重了。”梦无痕微微一笑,伸手虚扶道。

    慕容华衣斜眼望去,只见那少女清秀的脸上沾了未干的泪珠,端的是梨花一枝春带雨,再加上那盈盈一拜,分外惹人心怜。再看梦无痕温言浅笑的样子,心里忽然泛了酸,撇撇唇,别开眼去。

    转头间,正好看见床榻上荆孝儒的手指微微动了动,幽幽地睁开眼睛。

    “咦,醒了?”慕容华衣上前一步,伸手探了探他额际“嗯,还好,没有发烧。再休养两天就该没事了。”

    以前这样的皮外伤她也受得不少,依照经验看来,只要醒来后没怎么发烧,一般也就没什么大碍了。心里想着,搁在荆孝儒额头的手却被人拉开。

    抬眸,对上一双澄静的眼睛。她扬眉一笑,道“你的这位门生可总算醒了。我和荆姑娘出去再煎几帖葯,你在这里好生看顾着他。”

    说罢,拉着荆云秀走了。

    望着关起的房门,梦无痕淡淡一笑。

    荆孝儒从黑暗中醒来,只觉得浑身酸痛,一点气力都没有。眼睛望出去,也是朦朦胧胧的一片。合了合眼,再睁开,依稀地看见有人影晃动。又过了一会儿,一杯水递到他唇边。

    正是口干舌燥,于是马上张嘴喝了。一杯水下去,火烧般的嗓子得了滋润,好受许多。再次抬眼,视线渐渐清晰起来,只见一个青年男子正静静站立榻前,竟是多年未见的熟悉容颜。

    “恩…恩师。”荆孝儒激动地叫道,手指骤握成拳,整个人挣扎着就想从床上坐起。

    梦无痕按住他,安抚道“没事了,孝儒,临安王府的人找不到这里。你且好好休息,一切等养好伤后再说。”

    “恩师,朱棣已经反了,各路诸侯都开始群集响应,连临安王也要反了。再这样下去,别说青河县,就是京城也撑不了多久。恩师,孝儒求求您,回去吧,朝廷那边,皇上和娘娘那边,都在盼着您呢。”荆孝儒吃力地说着,目光却好像点燃了火,热切地燃烧着。

    如今震远将军莫云飞已死,朝廷再无足以抵挡朱棣大军的将领。若是这时梦无痕回去,以他的名声人望,不啻久旱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