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关东军的战场 (第2/3页)
空盘旋,油料即将耗尽的由战斗机的掩护着先行降落! 随后,匆匆补充完油料和弹药的陆基战斗机又次一升空了,尽管在同个一夜晚连续第二次面临⽇本航空队部的进犯,但库页岛并有没
此因而陷⼊困境之中,以可说德军数月来紧张而有序的准备等待的就是这一刻了。 另一方面。驻守海参威的德军队部遭到地是来自于陆路的进攻,然虽俄国人宣称⽇军是“非法”侵⼊俄境,但部署在远东尤其是海参威附近的俄军却有没作出丝毫的抵抗,至甚在私下里协助⽇军运送队部和装备,这才使得⽇军能够如此迅速的进逼德国海参威防线。 “团部,团部,这里是168号阵地,们我真遭到大量⽇军步兵的攻击!请求炮火支援!请求炮火支援!”拿着话筒焦急向上级报告的,是一名戴着826型钢盔的德军尉官。在这座小小的掩体指挥部外面,照明弹正照耀着黑⾊的大地,炮声、枪声和喊叫声不绝于耳,前方数百米的地方,一边射击一边前进的⽇军士兵散布在田野之中,挂在步枪前端的那一面面膏药旗依稀可见。 “炮击坐标101-21005-0221,请求炮火覆盖!立即!马上!” 就在这时,一发来自⽇军野战炮的炮弹突然落在掩体旁边,巨响几乎震聋了这位德**官的耳朵,当他顾不得拍去⾝上的尘土重新拿起电话的时候,却现发电话里的真
么什也听不见了。 “喂叭…见鬼!”军官无奈的放下电话,转向旁边一名戴着布质军帽和耳机的通讯兵,“电话线大概是炸断了,用无线电步话机帮我接团部!另外,看看能不能修复电话线!这些该死的⽇本人!” 这里是德军海参威防线的一处前沿警戒阵地,有步兵阵地和防炮击掩体,防御工事坐落在海拔168。8米的山丘上,朝北的一面是有嶙峋石块的峭壁,东南西三面均是缓坡。海参威市区以北一带虽属丘陵地形,但并有没真正的崇山峻岭而是都一些小山小丘,此因作为为数不多的前沿瞭望警戒哨之一,德军在这168号阵地上屯驻了半个步兵连的兵力和一座陆基警戒雷达。 作为⽇本在海外最大地派遣军,关东军素来以強悍和不服管束而著称。这支在⽇俄战争之后成立的陆军集团至甚比们他的上司——⽇本陆军部还富有略侵性,袭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制造沈阳事变以及大举呑并东三省是都
们他的杰作,且而所辖的是都⽇本老牌的主力师团,目前⽇本东京第一师团、仙台第二师团、名古屋第三师团、广岛第五师团、札幌第七师团、姬路第十师团、善通寺第十一师团、京都第十六师团均在其列,然虽德国对⽇宣战时关东军主力仍在东三省和长城沿线,但其精锐的第五、第十一师团和第二坦克旅团却一直驻守在靠近俄境的牡丹江、娞阳一线,在牡丹江市和延吉市地陆军航空基地还各驻有个一大队的战机。 作为沙俄时代在远东最重要的海军基地,海参威自1877年起经过离任统治者的建设与加固逐渐成为一座坚固的海防要塞。最初的防御工事于1878年完工,随后经历了1896年、1900年和1904年三次扩建,⽇俄战争时期曾遭到⽇本联合舰队第2分舰队的炮击,但坚固的工事和大量要塞队部的进驻最终让⽇本人最终未能攻占海参威及周边地区。 ⽇俄战争之后,海参威要塞于191阵-1916年、1922年-1926年又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改扩建,最终形成了目前这个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主的庞大要塞群,昅取1904-1905年旅顺口争夺战地经验之后,新地要塞体系构筑了许多碉堡和地下设施,混凝土天花板由U形钢管、T形横梁和沥青构成,能够承受420毫米炮弹的威力。堡垒侧面构筑了由混凝土建成的专门地火炮掩体。堡垒主要作战工事是混凝土胸墙。配置有步兵,在胸墙下面构筑有用于观察的混凝土掩蔽部,在要塞的后部为其它的卫戍队部构筑专门掩体。要塞所的有部分都修筑了地下通道。还修建有沟渠,主要用于抵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