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5章后排跟上 (第1/2页)
第275章 后排跟上 天启皇帝没什么文化,基本算是文盲吧,但是他的爱好还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爱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宫中就能听到他叮叮当当的做木工活得声音,这声音有时半夜都不消停。 因为忙于每天打家具,天启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给了一个是宦官魏忠贤,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奶娘客氏,这两个人据说还是名义上的夫妻,既然你把天下的事都交给人家了,那人家也就不客气了,把大明朝当成了自己家,只要是可能伤害他们家的人那只有一条路-死! 最后大明朝的政事是乌烟瘴气,而天启皇帝自己也绝了后。天启皇帝命短,年仅22岁便离开了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检就这样阴错阳差成了当时全球最多子民的大明朝的皇上。 16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内,在宫中生活的最初几天,每天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干粮,宫中准备的东西根本就不敢碰。人们都估计这个小皇帝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死在魏忠贤的手里,或着是换一种方式成为魏忠贤得傀儡。 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崇祯当上皇上后,对魏忠贤和客氏相当的礼遇,但是魏忠贤并不踏实。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色。想来,在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崇祯皇帝自然对美色更无兴趣了。 据说,为了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崇祯皇帝将送来的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搜这几个女子的身。结果发现,在她们身上,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作为“**香”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 魏忠贤的目的很明显,是要把崇祯皇帝带坏,最后象他哥哥那样成为自己的木偶。崇祯皇帝把春药扔了,但是对魏忠贤却不动声色,依然是褒奖不断。在魏忠贤以为自己的危机已经解除的时候,崇祯却借着一个大臣的奏折先是逼着魏忠贤辞了职。 最后更是让这个走投无路的宦官自了杀。从此,树倒胡狲散,魏忠贤余党的清算也很快就着手进行了。 以16岁的年龄对付一群势力强大的阉党,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不动声色,从此以后这拍马屁的大臣们可有的说了,天天称崇祯是明君圣主,最后连崇祯自己也坚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对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当的自信。 一直到1644年,当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打到北京、这个自信的皇上面对迁都问题的时候,他自己有点转不过来弯子。 你想一个英明果敢的君王怎么可能自己提出放弃宗庙,放弃京城,逃跑那,崇祯自己根本就接受不了。他不能被人议论哪,他丢不起这个人哪。那怎么办?只好找个人代自己来提出这个南迁的计划。 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那个时代称作金陵)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南京定都,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 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在皇帝和李明睿彻夜研究后的几天以后,李明睿就在上朝时提出了迁都的动议。 但是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大臣们的一顿炮轰,反对的最厉害的竟然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学士陈演。陈演提出皇帝应该杀了这个李明睿,这样才能安定人心。大臣们为什么会反对这个提议那?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跟皇帝一样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这样一个逃跑的方案,所以纷纷表示反对以显示自己的忠诚。 事到如今皇帝也只能哑巴吃黄莲,把迁都的想法咽进了肚子里。那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那?75公里的城墙为什么挡不住农民军,四路勤王军队为什么不能救崇祯于危难? 刚才我们讲了崇祯皇帝精心策划的迁都计划在大臣们的纷纷反对之下胎死腹中了,崇祯皇帝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跑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这一条路了。1644年的北京城已经是相当巨大了,到底有多大哪? 咱们从城墙的城蝶上、也就是城垛上就可以推算出来,这时的北京城经过明代14个帝王的轮番扩建,到崇祯这一代,仅内外城墙上修建的雉堞,就达到了15万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