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要上学哦对了 (第1/2页)
第24章 要上学哦对了 在日本生活了一年的张爱华和海子也要回国探亲。三井雅子的到来让杨东旭想到了一门新的生意,野菜。 重生前杨东旭在日本生活了两年多,知道日本市场上有很多中国野菜,但在这时代,中日商贸刚刚起步,日本市场还没有中国野菜,而日本国内的野菜产量稀少,如果能和三井雅子合伙做这个生意,一定会很赚钱。 野菜主产地在东北,杨东旭要做野菜生意,自然要再找个合伙人,陈为民便是他理想的合伙人,陈为民老家是辽省的,陈为民的父亲曾是东野的一个团长,辽省解放后,陈为民的父亲转到了军管会,开始了从政生涯,现在是辽省的省委副书记。 这时代对杨东旭来说最不适应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迅,对于从未来世界重生来的杨东旭来说,这时代的通迅就像靠烽火传递信息一样落后。比如和三井雅子联系,电话是打不通的,只能信件往来。 就是国内,电话也不是普通百姓能使用的。武爱兵有个战友退伍后分配到了邮电局,武爱兵便带着杨东旭去邮局打电话给陈为民。 重生前,杨东旭对陈为民没什么印象,但他觉得陈为民是个不错的官员,有投资的价值,所以借着周义仁的名号和陈为民保持着联系。这次打电话,杨东旭便向陈为民提了野菜生意的事情。 如果野菜生意做成了,陈家不用出一分钱,只要出些场地和人力,就能拿到贸易公司二成的股分,陈为民知道杨东旭许给陈家这么多好处是因为杨家在东北没有任何根基,陈家只是帮着办事。 就能拿到两成股分,陈为民对杨东旭的诚意还很满意的。电话里肯定不能全说明白了,杨东旭只是给了陈为民一个框架,陈为民表示可以考虑,对于杨东旭能不能和三井雅子达成合作,陈为民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杨家是没有电话的,杨东旭只能寄信给家里,让父亲杨如西牵头成立一家村办企业,村民可以交钱入股,安出资比例分配股分。杨东旭给入股设了个最低标准一百元。 之所以设立这个标准,杨东旭也不想太多村民入股,入股村民越多,到后来纠纷就越多。村办企业只是杨东旭的一个过渡手段。 等过几年国家放开私营企业注册,他就可以用父亲的名义办公司了。杨如西不懂企业,但听儿子说是要跟三井雅子做大买卖,杨如西便心动了。 别人不知道三井雅子是什么人,杨家人最清楚了,儿子只是领着三井雅子的女儿去了趟派出所,三井雅子就拿出三千块钱来感谢儿子,儿子跟三井雅子合作做生意,肯定能赚大钱。三井雅子不知道。 她还没到北京呢,杨东旭已经为未来的合伙项目做好了前期准备,至少一个大概的规划已经有了,几天之后三井雅子一行到了北京,三井雅子母女和张爱华母子本来是要到周义仁的居所来拜访的。 只是大杂院里的屋子太小了,住三个人已经很挤了,要是再来客人,坐都没地方坐。杨东旭就将大纱帽那边的四合院收拾了下,用来接待三井雅子一行。 “东旭哥哥!”晴子看到杨东旭,高兴地奔到了杨东旭身边,紧紧抱住了杨东旭。这让跟着杨东旭的李小冉有些吃惊,一个女孩子,竟然在这么多人面前抱一个男孩子,真不知羞羞啊。 虽然我也很想抱旭哥哥,可是我不敢这么做。晴子竟然开始学习中文了,虽然还不会说几句,不过“东旭哥哥” 这几个字的发音倒很准确,声音听起来糯糯的,一听声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