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8章世世有赖 (第1/2页)
第228章 世世有赖 似道道:“朝廷并未有诏令我就死。”到了漳州木棉巷,虎臣道:“我为天下除jianian贼,虽死无恨。”遂于似道登厕时,拉其胸,折骨而死。 似道既死,漳州守经纪其丧,讲富民所蓄油杉以之为棺,初时签书枢密院事林存儒,为似道所倾,南窜至漳州而死。 林氏子孙闻得油杉甚佳,欲制棺以为殓,后因价值过巨,无力购置,忿然对富民道:“你可好好收藏,留于贾丞相自用。” 此时竟用此杉,以殓似道,也可谓奇事了。后人有诗咏似道道:南荒一逐使人愁,林氏油杉早见收。迁客墨痕萧寺壁,相逢生怕唱杭州。先是似道当国,尝梦金紫人引一客至,对他说道:“此人姓郑,能制公命。” 其时内侍郑师望宠幸用事,似道疑及师道,因借他事,勒令外窜,岂知死于郑虎臣之手。又有临安梢人,泊舟苏堤,方当盛暑,卧于舟尾,中夜不寐。 忽见三人长不满尺,聚坐沙州,一人说道:“张公到了,将奈何?”一人道:“贾平章非仁者,决不相恕。”又一人涕泣道:“我固无生望了,你们还可以见他败亡。”三人对泣逾时,入水而没。 次日,渔人张公,获一鳖,径逾二尺,纳之葛岭私第,似道烹而食之,未及三年,似道即败。当似道极盛之际,尝发愿斋云水千人,施斋数日,其额已足,最后有一道士,衣衫褴缕,踵门求斋。 主其事者,以千人之数已足,不肯放入。道士坚求不已,不得已在门房施与一斋。道人食罢,复其钵于案上而去。众人尽力移钵,分毫不动,大为诧怪! 启于似道,尚不相信,亲往观看,举手揭之,随腕而起。内有诗二句道:得好休时便好休,收花结子在漳州。似道见了,方知真仙降临,深悔当面错过,未能详问休咎。惟这两句诗经门客等多方猜测,终不能解。 后来似道死于漳州木绵庵,始知此两句,实预示似道身死之地,可见世事,皆有定数。似道死后,宋廷以王爚平章国事,陈宜中、留梦炎为左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宜中在太学时,曾与黄镛等纠劾丁大全,编管远州,当时曾为六君子,后来大全被斥,宜中释回,夤缘似道,得居显职。 及似道芜湖战败,逃居扬州,宜中疑其已死,故奏请惩似道罪,此时又因郑虎臣擅杀似道,捕之下狱,置于死地,复请许似道归葬,赐还田庐。 太皇太后只道他存心忠厚,事事依从,哪知他竟是似道一党呢?宋廷又命张世杰,总都督府诸军,分道拒元。无如元兵日逼近,临安一日数惊,同知密院事曾渊子等数十人,竟相率遁去。 签书枢密院文及翁,同签书院事倪普,故意令台官劾论自己过恶,章未及上,已迫不及待,出关潜逃,相继而遁者,日有数起。 太皇太后闻知,特下手诏,戒饬群臣道: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大小臣工,未尝有出一言以救国者,内而庶僚,畔官离次,外而守令,委印弃城,耳目之司,既不能为吾纠击,二三执政,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谋,接踵宵遁,平时读圣贤书,自许谓何? 乃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亦何以见先帝。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其在朝文武官,并转二资,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觉察以闻,量加惩谴。手诏虽下,朝内百官,潜逃的尚日有所闻。 最可笑的是边廷守将,时势危急至此,他们还擅杀元朝使臣。元礼部侍郎廉希贤、工部侍郎严忠范,赍奉国书赴宋,行至独松关,守将张濡,令部兵袭杀忠范,执了希贤,送往临安。希贤受创,死于道中。 宋廷知道惹祸,忙遣使往告元军,戕使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