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如何出外投军 (第2/2页)
相面先生讲了这番无影无踪的话,非但郭威嗤之以鼻,便是旁边的人,也都不相信道:“颈上黥的飞雀啄黍,乃是不能移动的,相距寸许远近,岂有可以啄到之理?这明明是相面先生的胡言。” 哪知和郭威在一处赌钱吃酒的朋友,却把相面先生的话,当作一件新闻,互相传述,人人皆知。 从此以后,都叫郭威为郭雀儿,那郭威在乡党之中,颇有侠气,常常替人家排难解纷,遇有穷途落魄,或是遭了急难的人,他也肯解囊相助,十分慷慨,因此地方上很有人感激他。有个姓柴的,名唤守礼,为了一桩官司,被人诬陷,几乎惹出大祸。 幸得郭威出头排解,方才没事。守礼感念郭威恩德,无可报答,便把自己妹子,嫁于郭威为妻。 守礼的儿子,便是柴荣。前回书中,匡胤、郑恩三人结义之后,匡胤将回汴京,柴荣不是说也要动身去看望姑丈么?就是去看郭威的。只因郭威娶了柴氏,并未生育儿女,却把柴荣视同亲生儿子一般。 十分钟看!后来郭威跟了后汉高祖刘智远,立了许多战功。智远是器重郭威,遇有机密大事,都是史宏肇、郭威两人代为划策,所以智远篡了后晋,史宏肇、郭威都是开国元勋。智远临殁,郭威、史宏肇又做了顾命大臣,拥立太子承佑为帝,就是后汉隐帝了。 其时隐帝幼弱,诸事都听郭威、史宏肇的指挥。所以隐帝即位,便命史宏肇为枢密使,郭威为枢密副使。 又因邺都是国家的重镇,须要威望素着的将帅,前去镇守,遂加郭威为侍中,兼邺都留守,带领部下兵将,坐镇邺都。 郭威奉到圣旨,知是朝廷倚仗自己的威望,压制各镇,好使他们不敢暗生异心,所以有这样的重任,哪里还敢怠慢?立刻收拾行装,带了家眷,径往邺都就任。不料郭威到了邺都,没有多时。 那护国节度使李守贞,据了河中,联络了永兴的赵思绾,凤翔的王景崇,三处藩镇,一齐抗命起来,声势猖獗异常,各路将帅不能抵敌,纷纷告急,文报络绎,如同雪片一般飞来。隐帝年幼无知,如何应付得来? 立召枢密使史宏肇,同平章事苏逢吉、杨邠入宫,商议发兵之策。史宏肇毕竟是阅历已深,很有才干,能担重任的人。 他见隐帝急得手足无措,便从从容容的安慰了隐帝,叫他不要着急,一面与苏逢吉、杨邠商议调遣将帅,分路出兵,当下议定,命赵弘殷征讨凤翔的王景崇。郭从义征讨永兴的赵思绾。 唯有河中的李守贞,兵力最强,声势也最厉害,须要极有威名,能征惯战,智勇足备的大将前去,始能抵敌李守贞。 史宏肇等踌躇了半日,除却邺都留守郭威以外,便没旁人可当此任,当下商议已定,入见隐帝,奏明此事。隐帝一一准奏。却另外下一道谕旨,命郭威为西面招慰安抚史,征讨河中,诸路军马皆受节制。 郭威奉到谕旨,见军情紧急,自然不敢迟延,略略挑选兵将,带了内侄柴荣,秘书王涛,率领部下人马,兼程前进。这日行到半途,扎下大营,在路旁暂憩。 匡胤恰巧到来,遇个正着,便直叩营门,请求效力。兵士代他通报进去。郭威因在用人之际既有壮士投效,自然不肯拒绝,立命召入相见。 匡胤闻召,随定兵士步入中军帐前,向郭威打了一拱,侍立帐下。郭威未曾开口,先把匡胤的相貌端详一会儿,见他正在壮年,身材魁梧,心下已有三分喜爱。 遂问明姓名籍贯并及三代履历。匡胤朗朗回答,声音洪亮,语言鲜明。郭威见了,更加合意,早有留他在营之心,却故意问道:“你年纪尚轻,正应在家读书,徐图上进,如何出外投军,轻蹈险地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