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闱史_第18章待到失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待到失利 (第2/2页)

一千铁骑,乘势杀出,忽地向左右分开,从斜刺里突入汉阵,乱砍乱杀,声震山岳,汉兵如何抵敌得住?纷纷向后退走。

    刘崇见自己人马倒却下来,拔出宝剑,将退后的兵士杀了数名,要想借此阻住,哪里阻止得来?前队军马已如崩山倒海一般,往后逃走。

    后军也被前军牵动,无心再战,一齐乱窜起来,刘崇见势已不支,怎还顾得厮杀?带转马头,匆遽逃走。世宗乘势指挥人马,追杀上去,汉军愈乱,周兵越追越紧。

    刘崇初时还望辽兵前来助战,岂知辽将见汉军一败,非但不来救援,反领了人马走回本国,置刘崇于不顾。刘崇无奈,只得拍马加鞭,逃回河东,收集残兵,闭门固守。

    世宗率军直达城下,择地安营,那背军降敌的樊爱能、何徽,也想入城。刘崇因其不忠于周,未必能忠于自己,拒绝投降,不准入城。二人无法可施,只得仍回周营,伏地请罪,求恕一死。

    世宗大怒道:“背君贼子!尚何颜面见朕,若不以军法从事,如何儆众!”立命推出斩首,将两颗血淋淋的头,挂在营门号令示众。全军见了,莫不股栗!可怜樊、何二人,背周降汉,原想图谋富贵,不料刘崇拒而不纳,反倒送了性命。这也是jianian人的报应。

    到了次日,世宗传令攻城,城上矢石雨下,周兵反被击伤。匡胤大怒,誓欲攻破此城,以泄其愤!

    遂即身先士卒,用火焚城。城上守兵,愈觉慌张,只得将箭乱放,抵住周兵,不使上城,此时风助火威,烟焰涨天。匡胤正在攻打,急忙中被矢射中左臂,血流如注,还要裹创再攻,不甘退却。

    世宗见匡胤受伤,急命回营休息,且因河东城高池深,粮草充足,料知攻打不下。况顿兵坚城,素为兵家所忌,便与诸将商议,暂将人马撤退,遇有机会,再取河东,诸将齐声赞同。世宗主意已定,拔队退还,仍返汴京。因此番出征,匡胤战功最着,特擢为都虞侯,领严州刺史。

    其余诸将,如郑恩、高怀德等一班战将,依其功绩之大小,量加升拔。到了世宗三年,又下令亲征南唐,遂拜李榖为行营都部署。司空赵弘殷副之。殿前都虞侯赵匡胤为侍卫指挥使。

    韩令坤、李重进等诸将,一律随军进征。惟郑恩患病未起。高怀德留守汴都。符彦卿、药元福,年纪已老,不能临阵,未曾同行。其余大小将弁,莫不摩拳擦掌,随营立功。

    显德三年正月,车驾发大梁,直告南唐进兵,那南唐主,名唤李璟,占据江淮,与周也是敌国。世宗有志统一中原,欲荡平江淮。

    然后再取岭南巴蜀,所以发兵南下。这次的先锋,却是李重进,官拜归德节度使,奉了世宗旨意,一路浩浩荡荡,旌旗招展,到了正阳。唐主闻得周兵到来。

    即遣刘彦贞为都部署,将兵二万,迎敌周师于寿州。皇甫晖、姚凤领兵三万,屯于定远。又飞召镇南节度使宋齐邱,速还金陵,商议退敌之策。

    那刘彦贞,本是寿州人氏,生得蛇头鼠目,素昔骄傲,并无才略,专一贿赂权要,以固禄位,奉到唐主旨意,提兵前进。打听得李榖的前部先锋李重进兵至正阳,他便带了人马,直趋正阳。

    清淮节度使刘仁赡,池州刺史张全约,竭力谏阻道:“周兵远来,利在速战。公但扼定淮泗,不令前进,彼远道输运,甚不便利,待到粮尽,自然退去,待其既退。

    而后击之,可以大获全胜。否则屯兵寿州,以逸待劳,虽无大功,亦无失着,还属中策。若领兵直趋正阳,我兵奔走之余,力乏筋疲,如何能与交锋,正中他反客为主之计,待到失利,悔无及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