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7章云淡风轻 (第2/2页)
,有人修剑,如师尊身边的姚仙子与沐剑宗,也有人修体,似为娘。” 我转过身静静的望着她,娘亲也同样看向我,她的眼睛很美,但也很冷,让我很少感到温暖,更多的则是敬意。 “凡人若想成仙悟道,往往要经历无数的磨难与历练,方可领悟心中的‘道’,如若一遇挫折便想逃避,又怎能真正修得正果呢。”我不止一次问过她,何为道?娘亲思虑半晌回忆起过往的经历。 当年武帝为求长生,吸取无数道家女修精血,娘亲知道后极为愤怒,遂找顾玖辞理论。娘亲问何为道。 顾玖辞言,人道,天道,地道。道生一,曰太极,一生二曰为阴阳,三生万物三才,则为天地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地之道,厚德载物。 人之道,崇善布仁。娘亲问,当今天子为一己私欲,肆意残害道门弟子,岂不违人之道?顾玖辞答:武帝功盖三皇,一统九州,海纳百川。 如获长生则使人族更盛,创千古太平,损小而获大,如何违背人之道。娘亲问:天子虽轻壮时四处征战,开创盛世,然如今年事已高,却依旧穷兵黩武,致使国内怨声载道。关中以西,大漠以北战乱四起,致使国家凋敝。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 陇上皆战死之骨,田间尽思亲之妇。百姓有倒悬之危,社稷有倾覆之险。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这岂不违地之道?顾玖辞答:古来开疆拓宇,莫有不牺牲者。捐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千古基业更非一日铸成,乃是无数子民前赴后继,方有万世太平。 陇右破妖族,塞北讨逆胡,跨海平东瀛,皆因当今天子武德充沛,打得一拳出,免得子孙后代蒙难,这又如何违背地之道。娘亲再问:自然万物,相互依存,人间万民无论尊卑均为平衡中的一环。 而不应加以伤害,打破平衡,如若因国家社稷一时安危便将道家弟子,黎民百姓作为牺牲品,岂不违天之道。 顾玖辞拂袖而起:“我辈师兄曾言,人道如根基,地道如血脉,天道则为悬于梁上之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你只知其一。却不知,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然即便在天宫圣地,师尊也与东皇因人妖分治而理念不合,致使人间妖族作祟,久久不能平息。原生诸神尚且如此,又何谈人世间呢。”顾玖辞又道。 “当今天子便是执剑人,天道为公,人道为私,而圣人之德普化万民,如弓似箭,弓弦拉高则要放低一些,拉得不足就用力一些。治国之道亦是如此,减少有余的补足那些不足的。此乃天道,为公。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此乃人道,欲私。娴贞。 那又有谁能减少有余,补给这天下苍生的不足呢?”娘亲默而不答,顾玖辞道。 “唯有得道圣人可如此,这也是为何我们一心钻研圣贤之道的原因,得道,得的是怎样的道?修仙,修的又是什么仙,为师至今无法参破其中,希望你可以日后能替为师找到那条道。” 我听后问娘亲,她最终找到心中之道了吗,娘亲只是摸了摸我的头,静静的看着我。“大道无形。道本无状,无言。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只窥得其一,而在为娘的心里,你就是娘心中的唯一,也是那条最重要的道。” 我抿动着双唇,半晌不知该如何作答,娘亲则远眺远处的苍穹云端,面色如常,云淡风轻,她好像在回忆着什么,但却最终又和三百年前的那个自己做了和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