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4/5页)
檀木精雕而成的花轿,心想余恨知还真是不浪费时间,一大早就上门擒人。然而真正教她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的,却是那片亮到会射伤眼睛的轿帘,他不晓得打哪儿弄来一疋亮锦,紫得沭目惊心不说,就连上头的“余”字都是用同等亮度的金线绣成的,整个感觉就是“闪”俗丽得要命。 “上官姑娘,少爷已经在府里头等你了,请你快上轿。”余家的轿夫见她半天不动于是催促,上官云中实在很难开口说她压根儿不想上轿,怕自个儿万一上了轿,也开始变得俗气。 “呃,上官姑娘…”轿夫为难地看着轿子,不晓得轿子出了什么问题,让上官云中一直瞪着它瞧。 “走吧!”她轻叹一声,认命上轿。在掀开轿帘的时候,差点被太阳的反光照花眼睛,这片轿帘,真是亮得可怕。 “你们瞧,是余家的轿子,真是俗气…” 一路上都有人盯着上官云中搭乘的轿子大声批评,幸好她从头到尾都不曾掀开轿帘看路人的反应,不然大概会羞愧死。 四人大轿抬呀晃呀终于也来到余府,上官云中已经迫不及待下轿。 只是,耸立在眼前的气派大宅,似乎也没有比轿子高雅多少,一样是金碧辉煌,到处金光闪闪。余恨知对于闪亮的东西似乎特别有兴趣,什么东西都要加金粉、漆金光,就连挂着的丝幔,也是亮得不得了,而且大紫大红,看得她只有一个感想…可怕! “上官姑娘,你终于来了,我已经等你很久了。”余恨知一听见她下轿的声音便出来迎接,态度很是殷勤。 上官云中打量他兴奋的表情,充满笑意的嘴角已经完全看不见昨日的沮丧,心情转换的速度快到令人咋舌。 “要不要喝茶?”余恨知礼貌地询问上官云中。 “我不是来作客的。”她摇头。“把事情办妥了以后,我还得赶回店里做事,没有多余的时间逗留。” “不是还有女仆帮忙吗?”他想起莲儿和她脸上的疹子,有点觉得对不起她。 “莲儿只能帮忙看店,万一客人真有什么问题,她没办法应付,还是得由我出面解决才行。”所以最好速战速决。 “我记得你还有个哥哥,他不能帮你吗?”他向人打听过她的身世,结果什么都没探到,只知道他们兄妹俩于两年前从苏州搬到京城,在府学胡同落脚以后开了家裱画店“水云斋”和闵斯珣的媳妇颇有交情,除此之外就没别的。 “交给他看店我更不放心,他只会破坏客人送来的字画…”她说话的声音小到不能再小,但是余恨知天生耳尖,再细碎的呢喃他都听进去,并且十分好奇。 “怎么回事儿?”破坏字画? “啊?”瞧见他疑惑的表情,上官云中才惊觉自己无意中失言,于是赶紧转移话题。 “咱们要在哪儿鉴定字画?”糟糕,说太多了。 “书房。”余恨知有趣地打量上官云中不自在的表情,发现她有不少秘密都隐藏在平静的表象里,值得挖掘。 余恨知的书房,就像余府其他的房间一样很大、很豪华、也一样俗气。上官云中始终想不透余恨知那颗脑袋是怎么长的,书房顾名思义就是读书的地方,结果他在条案两边各摆了一个硕大的金盘,光躲太阳的反光都来不及了,哪还能把心思集中在书本上? 基本上,她认为这间书房比较像衙门的前堂,尤其那两个直立的金盘,简直就和堂上的铜锣无异。 “锵!大人升堂了。”滑稽又可笑。 “这边、这边,通通搬到这里!”余恨知指挥下人将库房内的字画,搬到黄花梨龙纹牙头画案边放好,上官云中这才松了一口气,幸好不必在两面金盘之中鉴画,不然她会疯掉。 “你真的很会买。”卷轴的数量多到令人叹为观止,不知该说什么。 “是吧?我真的很行。”余恨知得意洋洋,京城的有钱人很多,但要出手像他这么大方的,数不出几个。 “我不是在赞美你。”上官云中两边的太阳xue隐隐作痛,不晓得该怎么矫正他这种“数大便是美”的观念,恐怕要费些功夫。 “咦?”余恨知惊讶地瞪大眼睛,不经意间又露出脖子上挂着的大金牌,一闪一闪非常刺眼。 “我要开始鉴定字画了。”她放弃,他根本巴不得将全天下的金子都搬回家,搞不好他连嘴里的牙齿,都是金子做的。 “请。”当然他没有,余恨知不但没镶金牙,而且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贝齿,笑起来比女人还要漂亮,多少弥补一点儿气质不足的缺憾。 上官云中其实还满同情余恨知,老天爷不该如此开他玩笑,就像她之前说过的,他的身材虽然高大魁梧,但长相却意外秀气俊雅,不知情的人会以为他打小生长在书香世家,而非暴发户。 余恨知殷勤地在一旁当助手,没多久字画便消耗子大半。一如他们之前所猜测的,真迹没几幅,伪作倒不少,而且画工一幅比一幅离谱,印章一幅比一幅还多还乱,简直就是大杂烩。 上官云中老实不客气地批评这些伪字画,余恨知不晓得是伤心过头,还是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特别在乎,反倒是上官云中自己看得很认真,怕万一鉴定出了什么闪失,会对不起人家。 一幅接一幅的字画,就这么被分为真迹、假造地丢进不同的箱子里,直到一幅号称是韩滉的“五牛图”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才停下忙碌的手,专心在画作之上。 这幅画明显是临摹之作,不可能是真迹。韩滉是唐德宗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曾经做过监察史,也参与过镇藩平定叛乱,贞元初封为晋国公。韩滉擅画人物及农村风景,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画迹有三十六件,着录于“宣和画谱”里面,但传世的却只有“五牛图”卷,因此仿作特别多,鉴定上也特别困难。 仔细地分析画面上每一笔勾勒、每一寸墨色,上官云中很欣慰自己终于看见一幅好画,虽然是临摹,但画工精细,用色均佳。虽无法达到韩滉用笔粗简而富变化,敷色清淡而稳重,十分恰当地表现出牛的筋骨质感的功力,但也已揣摩出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