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漆黑无光 (第1/2页)
第33章 漆黑无光 杜松诺诺,连忙领了将令去了。这里杨镐修下战书,打发人速到兴京去。一面派游击使安仁,沿路催督粮草,侦探敌情。却说四路兵马,马林一路行得最快。 英明皇帝大军正向界凡山进发,忽然探马报说:“南面苏子河一带,隐约见明军旗帜,此外西、北、东三面,却不见敌军。” 诸贝勒、大臣听了,齐对皇帝说道:“我军向西直进,如今敌军却从南面横冲过来,以我中军挡敌人前锋,怕为兵家的忌。请陛下下令,大军速速改向南方进行为是。” 英明皇帝听了众人的话,迟疑了一会,说道:“请军师上帐!”那范文程听皇帝传唤,忙走进中军营去。 皇帝见了军师,便把上项情形说了一遍。范文程略略思索了一会,说道:“依臣愚见,我军且莫向西,也莫向南,暂时扎营在此,再听后报。” 皇帝听了,点点头,传令下去:大军立刻扎住营头,休得行动。一面多派探马,四处去侦察敌情,速速回报。六万大军正走得急迫。 忽然下令停住,把个先锋官扈尔汉急得搔耳摸腮,说,敌人已在前面,俺们赶快赶上去,迎头痛痛地打他一仗,岂不是好?俺们既不断了腿,又不害什么病,好好的怎忽然在这里前不巴村,后不挨店地站住了,养起力来了呢?” 诸贝勒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看看大军驻扎着,今天不走,明天也不走,后天又不走,急得那大小将弁,背地里都骂“鸟军师” 到了第四天上,四处探马都报到说道:北路上有一文明朝人马,沿太子河正向清河城进发。东路上也有一支人马,从宽甸进发。西路上有一支明朝人马,从浑河一带荒僻小径而来。 独有南路上一支人马,从开原铁岭方面昼夜兼程,摇旗呐喊而来。英明皇帝听了,便问军师,这四路人马来得何意。 范文程微微笑着说道:“清河城一路兵马,直攻兴京。虽是十分紧要,但是那路途崎岖,行军十分迟缓。目前兴京决不有碍,那东路上的兵马,原是打算攻我军的背后,但是我们前锋倘然能够得胜,那东路的兵,也不战自退了。至于西、南两路的兵马,骤然听去,觉得南路的敌兵来得急迫。 但是臣料定,他南路的兵马决不是主要军队,这是他们伏下的疑兵,引诱我们向南走去。越走越深,他却用全力从西路直扑我的后阵,那时我们腹背受敌。 那东、北两路兵马,便直捣兴京,叫我们顾此失彼。如今我们偏不中他的计,请陛下传令,只用五百名兵士在南路上险要所在,拉住敌人的疑兵,在树林深处,多插旗帜,他自然不敢前进了。 陛下自统八旗大军,直攻抚顺,这一路是明朝的主力军队。西路一破,那三路人马不战自降矣。”范文程说话时候,许多贝勒、大臣围着他静静地听。 听到这里,那扈尔汉跳出班来,举手伸着一个大拇指说道:“先生好妙计!”回头一看,见英明皇帝坐在上面,他忙爬下地去磕头谢罪,要知范文程的计算错也不错,再看下回分解。*** 却说英明皇帝听了军师一番谈话,恍然大悟,忙传令留下五百人对付南来敌军。拨一千人马,挡宽甸一方面的敌军。 自己却领着八旗六万大军,昼夜兼程向西进发。不多几日,看看到了界凡山,吩咐扎定营头,筑起堡垒来,这时,明将杜松和刘遇节带领三万人马,驻扎在萨尔浒山的山冈上,两军隔着一条苏子河遥遥相对。 讲到这位杜将军,原是一位勇将,他在边疆身经大小百十回恶战,从不退怯,长得一身好气力,等闲一二百人不在他眼中,他有一种古怪脾气,每到交战的时候,便把衣服脱去,露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