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艳史_第217章清室族人大结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清室族人大结局 (第1/2页)

    第217章 清室族人(大结局)

    因天子升殿,一经静鞭鸣过,无论什么人,都得肃静无哗,连咳嗽也不敢咳一下哩。中正殿上又放着黄缎的华盖,这华盖的起落是表示天子出殿之意。这个当儿,那黄盖便张了起来,静鞭三鸣,内外肃然。其时,赞引官徐喝礼节,阶下戏鞭下垂,细乐悠扬齐奏。大礼官引溥仪就位。

    行敬迎礼,乐声三奏,戏鞭上合,大乐齐作,溥仪退入。于是,由载洵、载振两王的福晋鞠躬而前,赞引官唱新人隆舆,大小乐并奏。静鞭又鸣,乐声都止,两福晋引新人就位,大礼官赞礼,谢敬迎礼。

    礼毕,乐声随行礼而作。乐止,赞礼官曼唱礼节,赞引官同了八个内监都提了明灯和金炉,引新人就位,那面也由大礼官用明灯金炉引溥仪就位,在礼官唱礼,溥仪夫妇并立,行天地礼,奏乐,乐止。行祖宗礼,仍奏乐,乐止。

    又由大礼官曼唱行皇婚礼,加冠,大小乐奏三次,冠加毕,大礼官又唱,赞引官引溥仪夫妇就位,行君臣礼。到了君臣礼行定,才行夫妇交拜礼。礼毕,溥仪夫妇正位,受大臣亲王们的朝贺礼。

    这时满族亲王在第一起,依着三跪九叩首的旧规朝拜过了,就是那些亲王福晋等,也均由赞引官引导,大礼官赞着礼,一一行礼毕。才令满汉大臣列班一一朝拜。大臣之后,便是些太监宫女,也都齐齐地叩拜。

    朝礼既毕,由大礼官喝退班礼,四班宫监六十四人,各掌着明灯,送溥仪夫妇进宫,一路香灯氤氲,气象严肃,似神佛讲座似的,踏着缓步望宫中去了。

    第二天是溥仪接见外人的日期,这天的上午,礼节也和昨日差不多,静鞭响处,戏鞭再合。曲盖伞既举,溥仪夫妇同升大殿,这时溥仪衣黄缎的绣服,嵌金大褂、雀顶金翎、神采栩栩。

    溥仪夫人也衣黄缎绣袍,头上戴着缎髻,凤钗银钿,益显出她的龙凤之姿来。夫人的后面是洵振两王的福晋侍立在侧。

    当乐声齐奏时,外宾分排入贺,溥仪一面微笑着,并cao起很纯熟的英语说道:“咱们今天和诸位同在一堂,非常地荣幸!

    又承诸位相贺,咱也是很感激。愿诸位今后共亨安宁的乐趣!”说着,便手把酒盏,微微地饮了一口,又和外宾一一握手,各国公使始告辞而出。

    外宾既去,又是些清室忠臣,如陈玉琛、梁敦彦、联芳、世续等,也列着队就殿阶下叩拜。辜鸿铭因来得迟了,干清宫侍卫不放他进去。辜鸿铭没法,便跪在干清宫门口叩头大哭了一物,方才自去。

    他这举动似乎自己一片忠忱,不获知于故主,所以一腔悲愤无可发泄,只得叩头大哭了。溥仪这场婚礼,事前虽不曾通知各处的,但事后却哄传远近,而且有诧为奇观的。

    民国的时代能再睹这君主结婚盛典,也是历史上一种纪念啊。光阴荏苒,转眼是民国十四年了。

    在十三年的冬天,因为曹锟做着贿选总统,吴佩孚和张作霖在那年战过一次,张作霖大败出关,从此便养精蓄锐,一心要报前仇。到了去年的秋间,卢永祥在浙江发难,和江苏齐燮元苦战了两个多月,张作霖就调兵进关,响应卢氏。

    吴佩孚也倾全国之兵同张氏决战。这个当儿,国民军首领冯玉祥,他受了吴佩孚的密令出兵热河。不料冯玉祥面上答应了,暗中却和奉天张作霖通了声气。

    就与国民军师长胡景翼、岳维峻、孙岳等一班人私下结合好了,但等吴佩孚出京进兵督战的时候,冯玉祥便由热河回军,围住北京,囚了曹锟,截断了吴佩孚的后路,这样的一来,吴氏不得不败退天津。

    甚至只身走岳阳,度他兵舰上的生活去了。冯玉祥既倒戈进京,在这当儿却实行起封闭清宫来,他的意思以为民国成立将十四年了,清宫依然存着,而闭门做他的小皇帝,仍旧乱赠诰命,滥加封典。

    那不是笑话吗?况现已五族共和,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