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章所以把煂了职 (第2/2页)
便害起病来。光宗皇后却没有急坏,倒急坏了郑贵妃。便传命出去,叫大臣到处求医问药。 这时有一个太监,名叫崔文升,献了一味丹方,给皇帝吃了下去,那病势越发沉重了,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名叫方从哲的,打发鸿胪寺丞李可灼送进一粒红丸来。 郑贵妃劝光宗服下,那时郑贵妃做媒给光宗做妃子的李选侍,也力劝皇帝服这一粒红丸。光宗听了两位妃子的话,便把红丸吞下肚去。谁知第二天,那药性发作起来。 这位做不上一年的光宗皇帝,便有些性命难呆了,要知光宗皇帝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却说光宗皇帝,自从服了李可灼的红丸,到第二天一命归了天,宫里便顿时慌乱起来,李可灼进了红丸药死了皇帝,非但没有罪名,那方从哲反推说皇帝的遗旨,赏李可灼银两。 外面有人疑心是郑贵妃的指使,便有礼部尚书孙慎行、御史王安舜、给事中惠世扬上奏章,说方从哲有弑逆的罪名,这时熹宗皇帝即了位,知道国事已糟到十分,不愿追究家事。 但是,明朝自从杨镐兵败、张宰相去世以后,神宗皇帝二十多年不问朝政,光宗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即逝世,这里边再加上太监弄权、大臣贪赃、开矿加税的事体,闹得天怒人怨。 又是什么东林党、宣昆党,闹得昏天黑地。宫里又闹什么梃击、红丸的案件,全国的君臣和老百姓终日在惨雾愁云里,还有什么工夫去管那关外的满洲人。 那满洲的英明皇帝,却趁机会得步进步,他一方面勤修内政,一方面结好蒙古,一方面却悄悄地买马招兵。先锋队已到沈阳一带,先攻取了沈阳东面的懿路、蒲河两座城池。 这军情报到明朝京里,那神宗皇帝正在宫里游玩,得了这个消息,便忙得手足无措,立刻升殿,召集了大小臣子,商议御敌之策。 当时便有人保举江夏人熊廷弼“熟悉边情,才堪大用”神宗皇帝听了,便接二连三的圣旨下去把熊廷弼召进京来,给他挂上辽东经略使的印绶,又赐尚方宝剑一口,准他先斩后奏。 神宗皇帝打发熊廷弼去了以后,便又躲在宫里不问外事了,他在二十六年里面,只有这一回接见大臣,那熊经略奉了皇上的旨意,带领十八万大兵杀奔关外来。谁知他才出得山海关,探子报来:那铁岭又失守了。 熊经略便催促兵士昼夜兼程而进。到了沈阳地方,看看那沿路逃难的军民,实在狼狈得可怜。又看那驻扎的兵队,实在腐败得不成个样子。 便赫然大怒,促住刘遇节、王捷、王文鼎三个逃将,绑在院子里,审问明白,砍下脑袋来,送到各营去示众,那班军士们看了,个个害怕,人人听令。 熊经略一面训练兵士,一面督造战车火炮,掘壕修城,把十八万精兵分扎在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几个紧要隘口上,这时打听得满洲兵队已到了奉集堡,只离沈阳四五十里路。 熊经略忙带领大兵,乘雪夜赶到沈阳,一面安抚百姓,一面又进守抚顺,和满洲兵对垒,那英明皇帝打听得熊廷弼是中原第一条好汉,也便不敢进去,传令退守兴京去了。 这里熊经略正要整队进兵,忽然北京接连来了几道上谕,把熊廷弼革了职,又派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使。 熊经略接了圣旨,不得不交卸了兵权,垂头丧气地回去。到得京里才知道,朝廷大捉东林党人,因为熊廷弼也和东林党人通声气,所以也把他革了职,这时神宗皇帝已死,朝廷里正乱得不可开交。 熊经略也只得叹了一口气,回老家种地去了。这里袁应泰接了经略的任,消息传到英明皇帝耳朵里,便拍手大笑道:“我独怕那个熊蛮子,如今他去了。这个袁蛮子却是一个文官,懂得什么兵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