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裑子望里 (第2/2页)
南立时宣布独立。各省的督军见民气倾向共和,也纷纷独立起来了。袁世凯得到这个消息,这一气非同小可,几乎昏了过去。又兼他老病再发,如何吃得住呢?因之,不多几天便一命呜呼了! 一个人到袁世凯那种地步,也非容易的。谁知弄到身败名裂,一念之差,失足已成千古恨了!袁世凯既死,自然由副总统黎元洪扶正,做了民国的大总统,推翻了袁氏的帝制,再建起共和旗帜来。 但黎氏的为人是朴诚少谋、临危无断的人,那些野心家张勋等辈如何把他放在眼里呢?袁世凯死后,这班人去了一个压制的人,登时如释重负。 就在徐州密议,实行他们复辟的阴谋,这时,那自号保皇派的康有为、梁启超辈也开始活动,暗里和张勋结合,准备推倒共和,请溥仪出台,重复清朝的旧制。一时赞成这个议论的督军以及在野名流,如徐世昌、金梁、世续、耆善、李梅庵、瞿鸿机等,倒也很不乏人。 清室在此时受着民国的优待,犹心不知足,欲萌违天之行,可算是自不量力。然一半也被群小包围,不由自主。一半是民国人民当初谈和之际大觉疏忽,不曾将帝号废去,把帝孽赶走出宫,仍让他们关门做小皇帝,才弄出这种活把戏来。 在这当儿,清廷隆裕太后已死,她临死的时候,世续在病榻待命,隆裕太后垂泪道:“咱们如今好算得是寡母孤儿了。 先帝早薨,留此孑余之身,目睹国亡家破,能心不惨伤吗?祖宗创业维艰,却不道轻送在咱们孤儿寡母之手,不是千古憾事吗?咱们不自修改,贻误大事,坐失江山,何颜去对祖宗先帝哩!但事到如今,说也无益。” 说毕,命召小德张,内监回报,已在两日前不知去向了。隆裕后听了,不由得一声长叹道:“小人无良,一至于此,咱自己盲目,差用了人,夫复何说!” 世续在旁奏道:“请太后下谕,令警厅缉捕就是了。”隆裕后摇手答道:“今日不比从前,国亡势失,谁来听你们的使唤?即国民官吏能额外尽力,也徒遗口舌于人,这又何苦来呢?罢,罢!造化了这奴才吧。” 世续在侧,一语不发。因为自溥仪逊位后,瑾妃以太妃资格大权独揽,一味地收拾人心。宫中嫔妃宫人内监们都服从瑾太妃,而攻讦隆裕太后,正应了光绪帝临终之言,说瑾妃不至受苦,别人反要受制于她,这语言犹在耳。 昔日隆裕后在西太后面前撺掇瑾妃的坏处,吃尽痛苦,不料今日,隆裕后转为瑾妃所制,天理报应,可谓不爽,而人的厄运,也有变泰之时。所谓说不到底,做人看不煞咧。 隆裕后因人心背向,宫中大半和她不睦,背后更多怨谤之言,以是郁郁不欢,终至一病奄奄。 垂危之顷,除世续、耆善两人外,只有宫人一名,内监两名,侍候在侧而已。一种凄凉惨淡的情形,比光绪皇上死时愈觉得可怜。当溥仪来视疾时,隆裕后尚能说话,便顾着溥仪说道:“咱们国已亡了,回想昔日繁华,今日如梦。 现宫庭荒凉凄清,咱的魂灵不知到什么地方去是安顿之所呢?你生在帝王之家,稚年继统,一点事也不曾有为,已经是国亡、家破、母死。 这样可悲可痛的境地,你虽过着了,却是不懂得什么苦处。将来你自有知晓的一日。咱现今要和你分别了。咱死之后,无论把咱抛在深沟孤井,悉听你的处置,咱也顾不了许多啦。” 隆裕后说完,泪随声落。一班内监宫人也都痛哭起来,世续大泣不可抑,这样的过了一刻,只听得隆裕后大声道:“早知今日,悔不当初!”说了这两句,身子望里一翻,双足一挺。 就追随光绪帝和西太后去了。这且不在话下。再说张勋和康有为等主张复辟,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密议得已不知几次了。讲到张勋。 他在清末不过是一个总镇,光复之前擢他做了提督,他的为人是好色贪yin,是个极不安分之徒。起初弄了个小毛子做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