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1章按着规矩 (第2/2页)
!”婠婠觉得这样不好,漪娴才从那个贼窝里逃出来,又是积攒下了一身的病,她岂能为了一己私欲、拉拢权臣而逼嫁她、将她当作一件物件似的送给旁人?先前问起她的近况,漪娴说,回了娘家后。 她嫂子许观音转赠她不少田产庄铺,她打算等身子稍养好了些,便借着去道观清修的名头,去江南风景秀美处置办个小院子,带上三五仆人服侍,安安静静地养身度日即可。 婠婠觉得这甚好,她不想她再嫁给自己不喜欢之人,去受了男人的磋磨。太后正要说些什么,宫人进来回话,说是陛下接娘娘回宫。婠婠便跟着晏珽宗回了坤宁殿。八月二十一日是皇太后的寿辰。 在中午宫宴之前的所有时间里,是留给那些循规蹈矩的礼仪和各种仪式的。文武百官、宗亲戚里献上寿礼,礼官唱和赞词,外加一套祭祀天地求神拜佛的祝祷下来,一整个上午也就过去了。 太后和帝后端坐在宝庆殿的高台上接受一轮又一轮的拜贺。中午宫宴,皇后起身侍奉她用了膳,皇帝也亲自捧上一盅人参汤来。这场辉煌盛大的皇家孝顺表现仪式才算是大抵落了幕。 宫廷画师和史官们一丝不苟地跟随在主子们左右,以画笔描绘下圣章皇太后寿辰的场景,以史书记载关于这场庆典的规章仪式。 并且需要着重记载太后的儿子儿媳是如何孝顺她、待她恭敬、讨她欢心的。史书里头再没用的皇帝,为了给自己面上贴点金,都要着重表现一下自己是多么的孝顺。 直到宫宴毕,太后用完了膳,方移驾凝嬅殿,换了身稍家常些的衣裳,同众得了脸面的女眷诰命们一起听曲看戏,可以放松下来说些轻快的玩笑话,而皇帝则在别殿陪侍。所谓陪侍。就是候在这等着“万一” 太后宣召,事实上这个时候就没有皇帝什么事情了。只需要皇后继续陪着太后就行。毕竟都是女眷在的地方,皇帝杵在那,大家都不敢随意说话,可是又不能说出去给人知道说:哦…陛下的生母过寿,原来他就陪着吃了顿午饭就跑了。这多难听啊。故就有了陪侍之说。 皇帝换间离太后很近的别殿继续待着,召朝臣们随意说些话,打发时间罢了。太后点了两出雅乐,丝竹之声顿时溢满了凝嬅殿。也正是在这个当口。 除了宗亲里关系亲近的王妃郡王妃们之外的女眷才有机会递了名帖进来拜见太后,为太后祝寿。若是太后想起这个人呢,就传她进来坐一坐,说会话。 若是想不起来呢,磕了头,赏了银,也就打发人送出宫去了。各家要在太后的千秋日进宫叩寿的名帖,早在半个月前就送进宫去经内司省和礼部的人审查了的。 每家该在什么时辰进宫、什么时候磕头、什么时候出来,也是安排得死死的。漪娴的祖母平阳公主这些日子被心气逼得一下病倒,竟然不能起身了。 大抵是夫妻俩一块儿日夜同饮同住,陆国公也病怏怏地窝在屋子里不愿出来见人,其实平阳公主本是想在太后过寿时备上重礼,入宫拜见,好同皇太后皇后她们面前混个好脸。 只是她心有余而力不足,越是着急,越是无法起得来身了,本来呢,按着规矩,请府中的长孙媳妇许观音入宫走这一趟也就足够了。 但是公主不放心,又怕去的人少了。宫里会以为是他们家存心怠慢,硬是让身上还没有诰命的几房夫人全都去了。漪娴才经历了那样难堪的和离之事,哪怕在众人的口水星子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