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酿多情酒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1/3页)

    第四章

    一甩上门扉,宋鸿珞气得七窍生烟,最后只能拿著绣枕出气。“臭阿爹、老古板!”

    出过气后,她懒懒地躺在床榻上,由怀里取出一只锦囊,落寞地喃喃道。“阿娘,你说我回醉花坞好吗?”

    她的娘亲来自临县的酿酒世家,下嫁宋育后便离开故乡,极少再酿酒。

    在宋鸿珞年纪尚小时,宋夫人偶尔会抱著女儿,细细诉说关于她在“醉花坞”酿酒的点滴。

    她总对著女儿说,阳光眷恋地洒落在朴实的小山村,因此小山村里迎春的花儿四季绽放。小山村的风里除了清新的花香、青草香,还飘浮著醉人的酒香,让平凡的“醉花坞”都显得不平凡了。

    对宋夫人及宋鸿珞而言,那样悠然自在的小山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直至她病逝,都没有机会再回到“醉花坞”

    因此临终前,宋夫人交给了女儿一只锦囊,要她随身带著。

    就如同所有能够救命的锦囊一般,她对女儿说,若非紧要关头,千万不要打开锦囊。

    “野花春地放,寸酒透瓶香,花坞醉陶然,春三酿长思…若非紧要关头,不要打开锦囊…”宋鸿珞白嫩的指尖轻轻抚著锦囊上绣的字,喃喃念著。“阿娘,你觉得此刻是紧要关头吗?”

    她闭起眼,轻轻把锦囊攒在胸前,试著平息心头过度紊乱的思绪,片刻后,当她再度睁开清澈如水的杏眸时,心底已有了答案。

    ***

    隔天清晨,和暖秋阳洒落了一地金灿,与窗外层层枫叶的红相互辉映成一片美景只。

    宋育甫换上一袭干净的衣衫,神清气爽地准备前往梧桐县西郊的晋怀湖,主持“酌品宴”的开典仪式。

    就在此时,一抹急如星火的喊叫声打破了这分宁静。

    “大人、大人,不好了!”

    宋育蹙起眉头,好心情稍稍受了影响,他沉声问著。“发生什么事了?”

    宋鸿珞的贴身婢女筱红眼见大人绷著张脸,即便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口气压根未喘足,也得连忙回道:“小姐她、她…”

    见筱红“她”个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宋育一脸铁青地问。“快说!小姐怎么了?”

    筱红喘不过气、挤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只得先把握在手中的信递给大人后,才缓缓说道:“小姐她、她、她…留书…离家了。”

    一股寒意由宋育的脚底窜至头顶,他惊愕地接过婢女递来的留书,铁青著脸大声喝道:“什么?留书离家!”

    “筱红一早进屋子要伺候小姐梳洗,就不见小姐人影了。”她哽咽著,唯唯诺诺地道。

    “走了?这该死的丫头,竟然就这么给我走了?”宋育闻言,气愤难平地在房内不断踱步打转。

    “大人,您要不要看看小姐信里说什么?会不会有什么苦衷…”终于平抚紊乱的气息,筱红忧心忡忡地问。

    “不看、不看!”宋育气得一把将信揉掉。

    “小姐没出过远门呐!万一、万一出了什么事儿,那可怎么办才好…”一些恐怖的画面在筱红脑中掠过,光是想着,她就已经胆颤心惊。

    顿时气氛紧绷。

    宋育脸色倏地发白,嘴上尽是逞强的低咆道:“那也是她自找的!”

    “大人…”可怜兮兮地拣回大人揉掉的信,筱红尽忠职守地再次把皱成一团的书信递给宋育。“大人若真不理睬小姐,小姐好可怜啊。”

    宋育不以为然地挑眉,心不甘情不愿地摊开信…

    阿爹,女儿心情郁结,若不出外散散心,恐抑郁成疾,勿忧、勿寻、勿扰!

    不孝女珞儿上

    瞬间宋育如震雷般的怒吼声,在宁静的房里爆开。“该死、该死!你也知道自己不孝。”

    瞧见宋育大发雷霆,筱红小心翼翼地问。“大人,那要派人寻小姐吗?”

    “你没瞧见是不是?你家小姐可神气了,她说勿忧、勿寻、勿扰!还寻什么?不用寻!这般任性妄为,我倒要瞧瞧她能在外头赌气多久。”

    若宋鸿珞此刻出现在他眼前,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当场掐死这不孝女,偏偏女儿早已开溜,迫得火冒三丈的宋育,满腔怒火无处可发。

    筱红噤声,抿了抿唇,不敢再说半句话。

    她想,此刻若有人不知死活地惹上大人,必定惨遭池鱼之殃。

    ***

    秋高气爽,酒香飘千里,梧桐县的“酌品宴”在梧桐县西郊的晋怀湖畔热闹举行著。

    枫林里枯叶纷飞,远眺湖畔,整片白色芦花带著瑟然秋意,颇有白居易诗里“林间暖酒烧红叶”的意境。

    晌午后,红枫树下铺著精致的席垫,宋育手拿火钳拨动著眼前的炉火,准备温酒,一旁熟悉宋育之人见他准备温酒,无不引领期盼著。

    “想不到此回有幸喝到宋大人温的酒。”

    长年居住在梧桐县的百姓都知晓,宋知县的妻子来自临县的酿酒世家,除了擅长酿酒外,更擅温酒,宋知县这一手温酒的好功夫便是得自妻子真传。

    “趁今天这个机会,自然要喝个不醉不归。”宋育皮笑rou不笑地闷声开口,一想起闺女留书出走,他品酒的好兴致减了泰半,不过却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